亲子鉴定需要什么材料?
亲子鉴定需要什么材料
1)亲子鉴定需要什么材料
1、如果是司法鉴定,那么就必须提供真实可信的材料。采样也必须是当面进行。
2、准好各类证件:身份证、军官证、护照、户口本以及孩子出生证等并且做好复印备用。
3、一寸大小的证件照3张。
4、常规的检测无需当面采样,可以自行在家取好样本(可以是血液也可以是新拔下来的头发,口腔拭子也可以)带过来就行。
2)亲子鉴定的人员准备1、成人需要其同意做鉴定,14-18岁的未成年人也要适当征求他的意见。2、被鉴定人应该是母子(女)来确定谁是亲生父亲,或者是父母确定孩子是否为亲生,大多是鉴定人都需要说明鉴定的理由。3、被鉴定人需要知道自己或者近亲是否有遗传病史,这样可以增加结果准确度(遗传病容易导致基因突变)。4、半岁以下的孩子不可做鉴定。
3)怎么做亲子鉴定1、DA亲子鉴定它是目前做亲子鉴定最常用方法,这种方法取样也比较简单,血液、体表毛发、以及口腔细胞都可以,非常方便。原理:正常情况下,人一共有23对染色,每一对都是两条,一般都分别来自于父亲和母亲。检测的时候只要对一定数量的DA位点做检测,如果分别和父母一样,那么就是亲生的,否则就存在疑问了。如果只有1-2个位点不匹配,就要加做一些位点的检测,因为有基因突变的可能。3个以上的位点不匹配,基本上就不是亲子关系。2、血型亲子鉴定这是给二者的血型做测试,对比他们的血型来辨别是否为亲生。原理:孟德尔遗传定律指出,人类的血型会被遗传给下一代,所以子女的血型与父母的血型有着重要联系。目前有多种血型系统来可以鉴别出是否亲生,而检测的血型系统越多,那么准确度也越高。此外,上个世纪专家们发现白血细胞的抗原也可以拿来做为参考数据,配合血型系统检测可以达到比较高的准确性。3、染色体多态性亲子鉴定这个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发现的,医学家们根据通过染色体的多态性来辨别是否为亲生。
请问做亲子鉴定的时候需要带什么材料?
做亲子鉴定需要鉴定对象的亲子鉴定样本,还需要提供括身份证或户口本等资料。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加强,许多人都知道了亲子鉴定的重要性,当对孩子或者亲人身份有异议时,会选择去做亲子鉴定来证明,而且现在科技发展迅速,亲子鉴定的准确率非常高,亲子鉴定就是通过DNA样本的检测分析来判断父母和孩子是否有亲生的关系,而且步骤也不会很麻烦。亲子鉴定分为两种,
第一种的个人亲子鉴定,第二种是司亲子法鉴定。
个人亲子鉴定是不公开的,只是单纯的想知道孩子和自己是不是亲生关系,不会用到其他用途。司法亲子鉴定就不一样了,司法亲子鉴定就是可以对外公开的,比如办理户口,成为法庭上的证据等用途都需要司法亲子鉴定,所以要求也会比个人亲子鉴定的要求多。
首先做亲子鉴定需要携带鉴定人的鉴定样本,
鉴定样本可以是血液、血迹、头发、抽过的烟头,还有指甲等等,
有足够DNA鉴定样本才可以进行亲子鉴定。如果是个人亲子鉴定是不需要其他材料的,只需要提高鉴定人的鉴定样板本和委托人的联系方式即可,后续会把鉴定结果通知给委托人。
如果是司法亲子鉴定
,那么就会需要征鉴定人的同意,还需要一些身份证件,比如鉴定人的身份证,户口本,出生证明等等,还需要办理委托书,然后鉴定结果出来后会开具相关证明,就可以用作其他用途了。
目前全国亲子鉴定的费用一般在1000到2000远左右,每个地区价格可能有所差异,目前全国能做亲子鉴定的医院和机构还是比较少的,
所以一定要选择正规可靠的鉴定机构来做亲子鉴定。
亲子鉴定如何进行?
是否做DNA亲子鉴定或个体及家族基因图谱完全由您个人决定,不需要经其他任何有关部门同意。但如果涉及刑事或民事案件,需要具法律效力的鉴定报告,按照国家相应的司法程序,您必须出具公安、检察院、法院等机关或律师事务所的委托书。
无论是个人亲子鉴定还是其他亲子鉴定,实验操作步骤都是一样的,具体流程如下:
第一步:DNA提取
把样本细胞核中所含有DNA提取出来,然后进行一定的纯化,化除样本中的杂质。
第二步:PCR扩增
PCR的中文名为聚合酶链式反应,简单地说,PCR扩增这一步就是把我们所需要的片段通过酶促反应,在PCR仪上进行大量复制,放大到通过某些专用仪器可以看到的程度。
第三步:后PCR反应
这一步主要是上ABI测序仪检测的准备阶段,将双链的DNA打开,加一些检测用的内标,主要是用来标记检测的片段长度。
第四步:毛细管测序仪检测
由于DNA带有电荷,通过毛细管电泳的方法,不同片段DNA长度的电泳速度不同,在同样的电压,同样的电泳时间下,泳动的距离不同,这些长短不同距离可以通过前期加入的内标测量分辨出来,同时可通过一定的软件显示在电脑上,方便检测人员处理和分析数据。
第五步:分析数据,出具报告
主要是检测人员将所得结果进行分析汇总、计算,然后出鉴定结论和报告。
根据鉴定目的的不同,亲子鉴定可以分为司法鉴定和隐私鉴定,两者所需要的手续也不一样,华医大司法鉴定中心(40087 40097)专家接下来将为您详细解答司法亲子鉴定的具体流程:
委托:当事人可以通过相关部门、法院、律师事务所办理委托手续,也可以直接个人委托进行司法鉴定。要求被鉴定人至少为成年父亲和儿子组成,成年被鉴定人均应自愿同意鉴定,12岁以上的青少年具有知情权,应适当征求其对鉴定的意见
身份证明:当事人需提供身份证、孩子的出生证(或户口)等证明身份及其相互关系的证件的原件。我们将在采样现场查验身份证件
缴费采样:按相关规定缴费;所有被鉴定人都必须亲自到现场由我们的专业人员进行取样,留下指纹及拍摄照片作身份证明,取样时需有合法证人在场
鉴定:在核对当事人身份及委托书后,开始实验室鉴定
结果反馈:鉴定报告只发给委托者本人签收
亲子鉴定的条件及流程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亲子鉴定分个人了解结果和司法鉴定;
个人了解结果的是自己对孩子有亲缘关系的疑问,可以做亲子鉴定;
个人了解结果的亲子鉴定流程比较简单,如不方便到场,可以选择邮寄样本,匿名鉴定。
司法鉴定用于落户、诉讼、办理出生证、公证等凭借亲子鉴定报告,可以根据派出所指引提供相关证件,走流程。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您!
网友:亲子鉴定需要什么是碳水
今天我们分成两个部分来讲,第一个部分,怎么来保护我们的肠道菌群或者是通过什么来调整这些菌群。第二个部分就是怎么来判断我们的菌群是否正常。
我们先来讲第一部分。因为昨天讲完,有人私信我,问关于肥胖的问题怎么解决,所以我们接着昨天的话题来讲。
肠道菌群的失调会导致肥胖者体内的内毒素含量较正常人而言更高一些,这些有毒物质能够引起慢性炎症,使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导致胰岛素过量分泌,饥饿感不容易缓解,进食量不自觉间就增加了,进食量的增加会使肠道菌群失调会进一步加大,进入一个恶性循环,肥胖就在所难免了。事实上,肥胖和糖尿病的机理类似,只是细菌结构改变的时间的长短、炎症引起的破坏程度不一样而已,它们都是由炎症推动的慢性疾病。另外肠道引起的炎症也会导致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监管能力下降,很多肿瘤细胞也会伺机发展起来。
目前也已经证明了,膳食结构是决定肠道菌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高脂饲料吃得越多的动物,肠道中的有害菌群就越多。事实上,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不仅对后天所引起的肥胖起作用,同时也对遗传性肥胖有一定效果。例如患有小胖维利综合征的人群就属于先天性肥胖,患这种病的人,从小饥饿感非常强烈,体重持续增长,20、30岁就可能出现因肥胖引起的心衰等问题。利用膳食结构对患者的肠道菌群进行调节,发现可以显著降低他们体内的慢性炎症。同时这群患者也不像以前那么贪吃,体重显著降低,有的甚至从140公斤减轻到73公斤,血糖、血脂、肝功能等也恢复正常。该研究的发表,不仅对普通肥胖,对于先天性肥胖者的干预,也带来了新的启迪。
那么怎么来调整肠道菌群呢?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式,一类是膳食纤维,另外就是目前已经市场化的两类产品,益生菌和益生元。我们先说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大家现在已经不太陌生了,但是具体是什么,有些人搞不懂,觉得不就是多吃一些粗粮或者蔬菜吗,其实还真不这么简单。我们昨天讲了,膳食纤维,它既不能被胃肠道消化吸收,也不能产生能量。人是不能利用的,主要是给细菌来利用。所以既然给细菌用,他就需要有一个量的限制,不能太少,因为太少了这些细菌就不够吃了。那么量是多少呢?
国际相关组织推荐的膳食纤维素日摄入量为:
美国防癌协会推荐标准为每人每天30~40克
欧洲共同体食品科学委员会推荐标准为每人每天30克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人体每日膳食纤维摄入量为25-35克。
这个量看着不多,但是实际上目前我们中国居民的膳食纤维的平均摄入量只有推荐量的 1/3 左右,这就直接破坏了肠道菌群能够适应的生存条件,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
我们可以来看一下这个表,这个表格中就是列举了一些我们常吃的蔬菜中所含有的膳食纤维,大家可以看到,比如我们吃西芹,得吃两斤半的量才能够达到需求,吃韭菜这一天得吃4斤多。像面粉,我这里没有列出来,面粉的膳食纤维含量是0.6%,就是2斤面粉才能有6g的膳食纤维,我们要想吃够量的话,得吃10斤面粉,所以我们每天真正能够吃到这个推荐量的人,还是比较少的。
关于膳食纤维,其实我们还有很多的误区:
1、粗粮不等于膳食纤维
日常生活中,不少人提到膳食纤维,就会想到吃粗粮。但事实上,如果将富含膳食纤维的食品进行排名,粗粮甚至排不进前 50 名。即使是传说中的膳食纤维含量大户——荞麦,其膳食纤维含量也只有 6% 左右。也就是说,100 克荞麦中只含 6 克膳食纤维。我们即便一日三餐都吃纯荞麦面条,摄入的膳食纤维也不足 15 克。更何况,包括荞麦在内的绝大多数粗粮都不好成型,相关加工食品大多数都会添加适量白面。因此,仅仅靠多吃粗粮来补充膳食纤维是远远不够的。
2、 有菜筋不代表膳食纤维高
很多人都认为有菜筋的蔬菜,如芹菜、白菜帮是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其实不然。菜筋是植物组织中的维管束结构,并不等同于膳食纤维。芹菜的膳食纤维含量仅为 1.2%,西芹的含量是2.6%,韭菜的膳食纤维含量为 1.4%。而一些没有筋的蔬菜,如芥蓝、菠菜、西兰花的膳食纤维含量均高于芹菜。
3、靠口感来判断不靠谱
一种植物吃起来筋道,不代表它的膳食纤维含量高。靠口感来判断膳食纤维含量是不可靠的。质地柔软的毛豆,膳食纤维含量 4.0%,比芹菜、韭菜要高。口感软嫩的豆制品如豆腐,其膳食纤维含量就低。
4、 选对水果很重要
多吃水果对补充膳食纤维有益,但要选对水果。番石榴、石榴与椰子膳食纤维含量较高,其膳食纤维含量约为 4%~5%。而橙子、橘子、柚子或香蕉等的膳食纤维量并不高。
减肥食谱中,除了膳食纤维以外还要考虑碳水化合物以及其他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脂肪,并将它们按比例配置。在食谱设计上,不仅在量上足够,而且在食物结构上也要复杂,因为这样可以给肠道微生物中不同的有益种类都提供良好的营养支持。
我们讲完膳食纤维再来说说市场上有助于肠道菌群的另外两个成品:益生菌和益生元。很多人容易把益生菌和益生元搞混,这两个是有区别的,益生菌是细菌,而益生元是益生菌的食物。
益生菌,是一类在体内发挥有益作用的微生物,是活的,有生命的,有助于促进营养物质吸收、调节菌群平衡、抑制致病菌的生长及繁殖......所以很多人调整肠道都喜欢去用益生菌,关于益生菌,我们今天就不展开来说了,只讲几个注意事项:
第一、看菌株
细菌的分类,从大到小是:门、纲、目、科、属、种、株。就是一个门里有很多纲,一个纲里很多目,一个属里有很多种,一个种里有很多菌株。就像我们的医院一样,我们一个市里有很多医院,一个医院里有很多科室,一个科室里边有好很多小组,一个小组里边又有很多医生一样。同一种菌不同菌株,效果可能不同,甚至相反。就像同一个血液科里的医生,有研究贫血的,有研究白血病的。比如同为鼠李糖乳杆菌,LGG菌株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和免疫功能,而GR-1菌株却有助于促进阴道健康。所以,只有菌株,才能指向明确的功能。
当我们拿起一款益生菌产品,包装上只写明含有双歧杆菌,那这个就是说的属,而不是菌株,双歧杆菌有大概30多种的菌种,和更多的菌株(很抱歉,小达没查不到具体数据),谁知道它这里边说的是哪株。关注菌株,可以通过专利资料或文献进行了解,以免掉进商家虚假宣传的陷阱。
第二、不盲目
我们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一样,饮食习惯不一样,所以导致我们的菌群结构也不一样,那么我们在选择产品的时候,适合我们的也不一样。所以我们最好是能够确定我们本身的菌群结构,有针对性的去选择。
第三、菌数不是越多越好,过犹不及。
谈益生菌,菌数是绕不开的话题。菌株需要达到一定量才有效果,因为我们体内的菌群数量的基数基础太大了,有上百万亿之多,哪怕一些菌在这里边占千分之一,都有几千亿的数量,所以如果补充几亿甚至几千万的数量是起不到什么效果的。不同的菌株起作用的菌数也是有区别的,从十几亿到上百亿不等。
那么多吃点呢?也不好,超过了一定量也不是好事。
菌群在肠道的生存空间是一定的,吃多了,多余的菌并不能定殖下来,只是走马观花,到此一游。超过了一定量后,它们可能会抑制其他的菌株,导致菌群的多样性减少,菌多也会误事。所以,在吃益生菌产品(益生菌固体饮料和压片糖果)时,建议吃推荐量,这样既达到在临床试验中起效果的菌数,又不会吃过量。
我们见过一个糖尿病患者,特别爱喝酸奶,每天喝很多,后来做肠道菌群检测的时候发现,肠道里边双歧杆菌的比例占到了40%多,正常来说体内双歧杆菌的比例应该在0.03%-4.5%的范围。后来通过3个月的干预,这个菌群的量就下来了,菌群的多样性也上来了,然后他降糖的药物也停掉了,连高血脂也下来了。
另一类成品,就是益生元
现在益生元也很火,益生元也的确非常有用,但一定要注意一个问题,不要被某些商家的概念给忽悠了。打个比喻,科学家已经证明低聚半乳糖是一种益生元,能有效增殖肠道某些种类的有益菌,于是就会有商家借用这个概念卖低聚半乳糖产品,但这个产品质量可能是很差的,跟科学家试验用的品质根本不能比,那你吃了有什么用?对市场上销售的益生元产品。也是需要谨慎选择的,有一个方式分享给大家,就是看成份:
现在很多产品都说是益生元,比如异构化乳糖,菊粉、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水苏糖、低聚木糖、低聚异麦芽糖、乳糖醇等,但科学实验和临床实验数据最多,证据最充分的还是异构化乳糖,菊粉、低聚果糖和低聚半乳糖,这几个是科学界一致公认的纯天然益生元,尤其是异构化乳糖,是唯一一种可应用于医疗行业的益生元,包括一些药物和婴幼儿奶粉都喜欢添加它,因为它的功能非常多,像可以降糖,可以减肥,可以促进钙镁的吸收,可以抑制一些有害菌等等,这东西的缺点就是比别的益生元贵。
除了这四种益生元以外,其他都还没有足够的数据支持,只能说是准益生元。比如水苏糖,是有人体实验的,但志愿者之间的效果有差异,有些人吃了有益生元的功效有些人吃了没有,有些试验发现了水苏糖的益生元功效,但有些试验并没有发现。所以大家如果选择益生元,重点还是看一下成分如何。
我们基本上把肠道菌的知识讲完了,那么我们怎么来检测我们的菌群呢,我们知道,肠道内的菌群大概有1000多种,数量是非常多的,之前并没有一个比较好的方式去检测,但是随着基因技术的发展,这一个难题就解决了。基因大家可能现在了解一些了,就是不同的物种之间,包括不同的个体之间,基因都是有差别的。比如大家了解的比较多的亲子鉴定,就是利用的基因的差异性来鉴定的。如果差的比较大就没有血缘关系,如果差的少就有血缘关系,菌群也一样,不同属,不同种,不同菌株的基因都是有差异的,我们做菌群检测就是利用的这种基因的差别性。
现在一般有两种常用的检测方式,一种是叫16SRDNA的检测,这种检测目前用的是比较多的,它能检测到细菌的属,这个级别的检测对于普通人来了解自己的菌群和健康的关系已经足够了,比如看看我们体内菌群什么情况,有没有致病的分险,或者致病风险有多高等,比如做糖尿病风险的分析,肥胖相关的风险分析,我们肠道一些疾病风险的分析等等。
还有一种检测方式叫宏基因组检测,这个检测就更细一些,他会检测到细菌的种,这个级别的检测,对于一般人是用不到的,但是对于一些特定的人群,是需要做的,比如已经得糖尿病的患者,或者那种肥胖人群,想通过菌群调节方式进行干预的。就必须做这种比较细致的检测。
这两种方式就类似于我们体检时做胸片和CT的区别,一般情况下做个胸片就可以,但是要是真的去确定病情怎么样,还得去做CT,因为这样更加精准。
还有一个就是,这种检测,可以作为一个对照,比如我们肠道菌群有问题,我们想通过一种方式去调节,或者饮食或者是益生菌等等,我们怎么确定我们的方式有没有效或者是不是需要改变一下方式呢?就可以通过肠道菌群的对比来看。就像刚才我发的那两个对比图一样。
菌群的检测也是非常简单的,只要能够取到大便就可以检测,非常方便。
选购配方奶粉,相信各位父母都有自己的一套购物经,但也离不开“大品牌、好奶源、好口碑”等几招。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选一款好奶粉,你需要掌握这个品质制造的“门道”——奶粉配方。
实际上,大部分的父母在购买奶粉都会特别注重配方,并且“研究研究”。不过,配方应该看些的什么东西呢?什么样的配方才算好呢?大抵没有几个知道,看配方只是一种“形式”而已。为此,小编总结了3大经验,教你如何看懂奶粉成分表。
一看:成分构成什么奶粉最好?大家都会异口同声的答“越接近母乳的奶粉越好”,但就目前研究情况,母乳的成分构成还未完全清楚,那么我们如何判断成分含量的科学合理性呢? 这就要依据婴儿配方食品的国家标准。
01.配方奶粉必需含有的成分
国家标准规定了婴幼儿配方食品中必须添加的成分及含量,以及允许添加的成分及含量,是配方奶粉必需符合的基本的要求。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基础营养素。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儿配方食品》(GB10765-2010)适用于0-1岁婴儿食用的配方食品;《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GB10767-2010)适用于6个月-3岁婴幼儿食用的配方食品。
02.配方奶粉可添加成分
国标中还给规定了部分可添加成分的添加范围,其中益生元、DHA、ARA、牛磺酸、微量元素硒、锰、肌醇、左旋肉碱等成分都是可添加但非必须添加的成分。由于市面上的奶粉产品基本无一例外地加入,所以很多妈妈都会误以为这都是奶粉必含成分。
以益生元(低聚果糖FOS、低聚半乳糖GOS)的添加为例,有两种组合添加的(如多美滋优阶贝护系列),也有单个添加的(生命阳光配方奶粉只添加了GOS)。
03.奶粉中不能含的成分
A、蔗糖、果糖
看奶粉成分表可知,碳水化合物是奶粉中含量最多的,主要成分为乳糖。根据国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儿配方食品》(GB10765-2010) 规定:“对于乳基婴儿配方食品,首选碳水化合物应为乳糖、乳糖和葡萄糖聚合物。只有经过预糊化后的淀粉才可以加入到婴儿配方食品中,不得使用果糖。”
蔗糖可以水解成葡萄糖和果糖,甜度是乳糖的5倍,不易被消化。国家明文规定1段配方奶粉中禁止添加蔗糖,不得添加任何食用香料。
B、香精香料
卫生部公布《食品用香料、香精使用原则(征求意见稿)》及相关附件,把包括婴儿配方食品、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在内的20种食品,列为禁加食用香料、香精的范围。按相关定义,这些食品包括适用于6-36个月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和辅食产品。但目前市面上,部分幼儿配方奶粉(3段)添加而有特别口味。
04.特殊配方
以上成分构成是普通配方奶粉的要求。实际上,对市面上还有一些特殊配方奶粉并不适用,如配方豆奶粉是完全不含乳糖的,是专为乳糖不耐受婴幼儿设计的配方。
二看:成分比例合格的配方奶粉,其成分含量必须符合国标范围;质优的配方奶粉,其成分应有科学的比例。在选购奶粉时,以下比例你要好好算一算。
01.DHA/ARA
DHA并非越多越好,过多的DHA反而会抑制AA的吸收,DHA:AA约为1:1.5~1:2.0的配比最为理想 。我国配方食品标准中明确规定,DHA含量必须低于总脂肪酸的0.5%。
02.α-亚麻酸/亚油酸
宝宝满周岁以后,完全可通过自身酶的作用,将α-亚麻酸和亚油酸转化成足量的DHA/AA。因此,幼儿配方奶粉(1岁以上宝宝适用)的DHA/AA量反而比1、2段少,但必须要有充足α-亚麻酸和亚油酸,两者比例约为1:(5-15)。
03.乳清蛋白/酪蛋白
蛋白质主要由酪蛋白和乳清蛋白组成,乳清蛋白营养价值高、易消化,酪蛋白分子大、难消化。母乳中乳清蛋白:酪蛋白约为60:40,因此配方奶粉也应接近这一比例,或者乳清蛋白含量更多。
04.钙磷比
母乳的钙磷比例约为2:1,因而钙的吸收率高;而鲜奶的钙磷比例为1.2:1,钙吸收率低,婴儿不宜饮用。选择配方奶粉,其钙磷比例应尽量接近2:1,以达到营养的充分吸收。
三、别让奶粉广告误导你有留意配方奶粉广告的家长,相信会对以下3个宣传点印象深刻:
1.XX品牌奶粉富含DHA,宝宝从小聪明过人;
2.XX品牌奶粉不含蔗糖;
3.XX品牌奶粉不含棕榈油。
在一众品牌奶粉的大力宣传之下,很多父母总结出了这样的奶粉选购“标准”:DHA越多越好,含蔗糖、棕榈油的都有害。对此,小编要告诉你,千万别被广告误导了,你需要知道真相:
1.DHA并非越多越好
就算是米饭,无节制也是会吃死人的。任何营养补充都是要有合理的量,摄入过剩的DHA 会成为宝宝成长的负担和障碍,影响其他营养成分(如蛋白质)的正常摄入,反会导致营养不良。因此我国配方食品标准中明确规定,DHA含量必须低于总脂肪酸的0.5%。
2.1段奶粉不能含蔗糖
蔗糖难消化、导致日后肥胖、龋齿、导致偏食挑食……目前,限于1段奶粉不能含蔗糖,但部分3段幼儿配方奶粉或会添加,爸妈们要看情况来选择。
3.别把棕榈油魔鬼化
曾有一段时间,几乎所有的品牌都在强调自己奶粉不含棕榈油,含棕榈油的奶粉就此被家长列入“禁品黑名单”。
奶粉中要不要添加棕榈油仍是目前的争议话题,美国一些研究专家认为棕榈油会影响奶粉中的钙质吸收,宝宝长期饮用有棕榈油的奶粉容易形成钙皂,会有便秘的现象,因此引出了“奶粉不能添加棕榈油”的误传。
实际上,棕榈油是普通食品,若食品企业要加入配方奶粉中是可以的,但必须在成分中标明;若是普通普通奶粉,如称是全脂奶粉、鲜牛奶就不可加。当看到奶粉配料中有棕榈油的话,别当作“毒奶粉”来吓自己。亲,咱们要对生活有信心!
文章内容可能有引用其它网络内容,如有侵害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免费删除:https://www.whnhnc.com/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