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怎么做亲子鉴定的,滴血认亲靠谱吗?
古人做亲子鉴定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第一种就是滴血认亲。
古人会准备一碗清水,然后把两个人的手指扎破,滴一滴血到碗中,如果这两滴血能够最终溶合在一起的话,就说明这两个人是有亲子关系的。但是如果这两滴血一直不相溶的话,就说明这两个人是没有亲子关系的。但是这是方法是不靠谱的。
第二种就是滴骨认亲。
这种方法只能跟四人验证是否有亲子关系,就是当自己的长辈死了以后,如果想要验证二人的关系的话,就需要把死者的骸骨挖出来,然后把活着的人的血滴在骸骨之上。如果这个人的血可以慢慢的渗入到骸骨之中,就说明这两个人有血缘关系,但是如果血液不能渗入骸骨中的话,那就说明二人没有任何关系。
其实以上两种滴血认亲的方法都是不靠谱,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
。其实第一种方法并不完全,不是亲子关系的人,血液也是可以融合的,用科学来解释的话,那就是A型血的人跟B型血的人的血液实可以相溶的,因此只要在验证的两个人是A型血和B型血的话,就算没有任何关系,也可以做到血液相溶。
而第二种方法更加荒谬,骸骨在地下已经保存非常久了,因此尸身早就已经腐化后只剩下白骨了,经历了长时间的风化,骸骨的表面会特别的酥,这个时候滴入任何的血液都会渗入。就算是滴入一滴水也会渗入骨骼中。但是如果这个骸骨入地时间不久,骸骨的表面还有一些组织,那么这个时候滴血的话,它是没有办法直接渗入骸骨之中的。
古代的亲子鉴定是真的吗?
真的肯定是真的,但是它不准确,像那些电视剧里面,很多都是滴血认亲,这种情节是最多的,还有滴骨认亲,这可以说是造成冤假错案最大的原因。滴血认亲,因为相同的血液会相融,相同的血型,比如两个人一个是A型,另一个是A型,也会相融。但是这两个人可能没有任何关系,这样的话就造成了冤假错案,所以真正准确的到目前为止,能确定亲子关系的,只有亲子鉴定,没有其他的渠道。
什么是亲子鉴定?什么是亲子鉴定,司法亲子鉴定和个人亲子鉴定怎么做
在说亲子鉴定多少钱之前,先说什么是亲子鉴定,司法亲子鉴定和个人亲子鉴定的作用。每个人都有做亲子鉴定的权利,无需申请,但是首先要明确做亲子鉴定的目的:
1。司法亲子鉴定。
如果是报户口、公证、打官司,那要做司法亲子鉴定,需要鉴定人到场,现场采样、拍照片、工作人员核对核对证件,带上鉴定人的有效身份证件,司法亲子鉴定的报告才是有法律效力的。
什么是亲子鉴定?什么是亲子鉴定,司法亲子鉴定和个人亲子鉴定?
现在的DNA亲子鉴定是根据遗传学原理,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对被鉴定者进行特定DNA片段的提取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相应的计算和分析,从而得出鉴定结论的过程。”这比古代的那些“滴血认清”或者“滴骨认清”要准确的多。现在的亲子鉴定种类用途很多。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隐私鉴定 胎儿鉴定 亲缘鉴定 司法鉴定 落户鉴定 移民鉴定 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建议你选择隐私鉴定,也就是个人隐私亲子鉴定,准确率与司法亲子鉴定完全一致,而且私密性强,可以匿名委托,也可以直接邮寄样本鉴定,但鉴定结果不能作为法律用途。(落户、移民、司、亲源)。如果需要用作法律用途在鉴定的时候需要提备注。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的关于基因健康的知识,请关注裕力健康或者在下方评论留言,欢迎点击关注。
怎么做亲子鉴定是不是自己的孩子
亲子鉴定一般分有两种:
一种是个人隐私亲子鉴定,就是对亲子关系有疑问的时候,自己私下进行鉴定,这种没有直接的法律效力,但是一般可以作为间接证据。如果是要做这种亲子鉴定,不需要提供任何证件。
一种是司法鉴定,一般用于司法诉讼,或用于亲子关系的认定,还可作为小孩上户口的凭证。这种具有法律效力。
国家公安部规范新生儿及历史遗留未登记户籍人员的户籍补登程序,要求凡是1996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小孩,在登记户籍的时候如果无法提供国家统一的医学出生证明或者原出生证明父母信息有误的,必须要先做司法亲子鉴定,然后凭借鉴定结果为“支持”生物学亲子关系的肯定鉴定意见书才可以补办合法有效的医学出生证明,或者直接在当地公安部门直接上户口。
这种鉴定需要当事人提供身份证明,现场采集样本及被鉴定人照片、指纹等信息。
对历史上的人进行DNA鉴定怎么进行?比如曹操,没有对照对象啊
用曹操的男性后代的Y染色体和他对比,Y染色体在一千八百年间变化的可能性非常非常小,即使变化了,那也只是他的某一支后裔发生了变化,用这个方法是可以鉴定的,本质跟亲子鉴定是类似的。只是这个方法不能鉴定女性年代相隔很久远的的后代。这是生物里的知识。
网友:亲子鉴定历史
来源:法治日报法学院 文章节选自刘峰、周海燕《回到古代打官司:中国人的法律智慧》,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
古代的科技不发达,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只能采用滴血认亲这种原始的亲子鉴定手段。所谓的“滴血认亲”,实际上包括两种方法:一种是血滴到碗里,看血液是否融合,以此来判断两个人是否存在血缘关系。这种方法被称为“合血法”,是明代左右出现的,主要适用于两个活人之间的亲子鉴定。还有一种较为古老的滴血认亲方法,被称为“滴骨法”。最早的历史记载出现在三国时期,就是将活人的血滴在死人的尸骨上,如果血液能够渗入骨头里,就说明存在血缘关系,也就是用于活人与死人之间的亲子鉴定。
“大宋提刑官”宋慈的《洗冤集录》中对“滴骨法”有如下记载:检滴骨亲法,谓如:某甲是父或母,有骸骨在,某乙来认亲生男或女,何以验之?试令某乙就身刺一两点血,滴骸骨上,是亲生,则血沁入骨内,否则不入。俗云“滴骨亲”,盖谓此也。
根据《南史》的记载,南朝萧梁的开国皇帝萧衍有个儿子叫萧综。这个萧综的身世扑朔迷离,是不是萧衍的骨血很难说。原来,萧综的母亲本是前朝萧齐末代皇帝东昏侯的宠妃,萧衍推翻东昏侯,建立南梁之后,顺带接收了东昏侯的家眷,纳入自己的后宫。问题是,萧综的母亲转入萧衍的名下才七个月,就生下了萧综。看来,萧综是东昏侯遗腹子的可能性很大。萧综感到难以置信,于是想起了古代的亲子鉴定方法——滴血认亲。他偷偷地把东昏侯的坟给挖了,把东昏侯的遗骨拖出来,割破自己的手臂,将血滴在遗骨上,果然渗了进去。
这时,萧综还是心存疑虑,干脆杀了自己的一个儿子,把儿子的一腔热血洒在他爷爷的骨头上,仍然能渗入。不过,按照科学实验的原则,萧综这种做法明显是有漏洞的。他和他儿子都属于一个血缘系统,也就是说,本轮实验只有实验组的被试,没有参照组。
关于萧综滴血认亲的另一种说法就科学多了。萧综自己做完实验之后,抓了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人杀了,用他的血滴在东昏侯的遗骨上,结果渗不进去。参照组的结果有了,两相比较,可信度就高多了。找到了亲爹的萧综装疯卖傻,韬光养晦,最后找个机会叛逃了。到了北方的魏国,他把自己的名字改为萧缵,还为东昏侯服丧三年,最后客死异乡。
关于滴血认亲的另一种方法,即“合血法”,在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有一个山西人,准备外出经商,走西口,于是把自己的家产委托弟弟保管。他背井离乡,辛苦打拼,还在外地娶了老婆,生了孩子。后来,老婆生病死了,这个山西商人经过多年的生活颠簸,觉得身心俱疲,便带着儿子返回家乡。
没料想,当初他万分信任并托付家产的弟弟起了贪念,不想把哥哥的那份财产还给他,就说哥哥的孩子是从别人手里抱来的,无权继承哥哥的财产,拒绝归还。哥儿俩为此起了冲突,闹到公堂之上。主审法官决定滴血认亲,父子俩的血滴在一个碗里,果然融合了。法官当场怒斥做弟弟的利欲熏心,罔顾兄弟亲情,竟然想侵吞哥哥的财产。弟弟挨了几十大板,被逐出公堂。他心有不甘,只能硬着头皮翻案。于是,做弟弟的对滴血认亲的科学性提出质疑。他将自己的血跟儿子的血滴在一处,竟然无法融合。弟弟据此要求撤销原判,滴血认亲的结果不能作为裁判依据。恰好在这个时候,周围的乡亲看不下去了,一起站出来指证弟弟,说他的妻子跟别人通奸,儿子也不是他亲生的,是奸夫的。两个人的血自然无法融合。
二审法官便将弟弟的老婆跟大家指证的奸夫传到公堂之上,在威严的法庭上,这对奸夫淫妇不敢狡辩,承认了通奸的事实以及儿子非弟弟亲生。做弟弟的一直被蒙在鼓里,这时才如梦方醒,偷鸡不成蚀把米,原来儿子根本就不是自己的。他恼羞成怒,将老婆跟别人的儿子都逐出了家门,自己在家乡也无颜立足,远走他乡。连同自己的那份,将所有的家产都留给了哥哥。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不过,纪晓岚对于滴血认亲这种原始的亲子鉴定手段持保留态度。在书中,他提出,根据经验丰富的办案人员的观点,在通常情况下,滴血认亲是能够鉴别亲子关系的。不过,不能排除一些例外情况。例如,验血的容器被置于非常寒冷的环境下,或者在天气热的时候,以盐或者酸擦拭容器,容器中会遗留酸咸的味道,此时,血液一滴到容器里面,马上就会凝结,就算是彼此有血缘关系,血液也无法融合。所以,对于滴血验亲的结果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盲目采信。那么,有没有办法让没有血缘关系的人的血融合在一起呢?据说,古人的做法是在水里化入白矾,这样一来,甭管是什么人的血都能融合。
从现在的科学观点来看,滴血认亲是没有可信度的。首先,滴骨法不科学。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骨骼表面的软组织分解,留下的是一堆白骨,白骨的表层因为受到腐蚀而发酥,血液滴在上面,自然会渗入骨骼。其次,合血法也不科学。因为人类的血液本身就能融合——无论双方有没有血缘关系。
在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做什么事都要讲究科学,不能盲目地听信他人的话。
同样,现在的科学也解答了很多古代的谜题,甚至,推翻了以前不少的传统说法。很多人都喜欢看古装剧,在剧中有一种说法叫做“滴血认亲”。现今,要想知道孩子是不是自己的,只需要去做个亲子鉴定即可,但是,在古代要想知道孩子是不是自己的,就只能用“滴血验亲”了。
那么,中国古代如何做“亲子鉴定”的?
在古代,流行“滴血验亲”,一共有两种方法:滴骨法和合血法。滴骨法可追溯到三国时期,说的是将活人的血滴在死人骨头上,去观察是否渗入,如果渗入就证明了二人的血缘关系;合血法是验证者都活着时,刺破俩人指尖将血滴入一个器皿中,看是否融为一体,如果合为一体则证实血缘关系。
在《圣经》中,曾有一则小故事,说两个妓女争抢男孩,都说这个男孩是自己的骨血。但是,所罗门因为无法判决却下令要杀死孩子,让她们谁也别要。这个时候,其中一个妇人哭诉说着自己愿意替孩子去死,于是,所罗门就把这个孩子判给了她。因为,孩子真正的母亲,是愿意为之付出生命的。
犹太国王所罗门的料事如神让他屡破奇案,在中国也有类似的情况。北魏李崇在扬州做判官时,就处理了这样一个案子:
县民苟泰说自家三岁孩子不慎走失,最后在赵奉伯家中发现。而且,苟、赵两家都说孩子是自家的,并都有人证。李崇心生妙计,他把二人拘禁起来,过了几日,又派官差告诉他们小孩身亡的消息。苟泰听后痛哭不已,而赵奉伯只是唉声叹气,于是,李崇便把孩子还给了苟泰,此举使得赵奉伯磕头谢罪。
那么,如果两位“父亲”都是“演技派”,且无法辨别真伪怎么办?古人奉行滴骨验亲法。
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曾记载了这一故事,山西有位商人把财产都托付给了弟弟,自己外出经商。他在外娶妻生子,十年后妻子病故,商人带着儿子回到山西。商人弟弟怕哥哥此行为夺家产,就说哥哥的孩子不是亲生的,因此,他就没有了继承权。
之后,兄弟二人为此发生纠纷,打起了官司。而主审县官搬出了滴血认亲之法,结果商人和儿子的“验血”结果证实了父子关系,弟弟挨了一顿鞭子后,记恨心头。后来,弟弟刺破手指验证了自己与儿子的血,发现不相融,并以此为理由上书,说滴血验亲之法是不科学的,不能证明哥哥与儿子的血缘关系。
之后,弟弟的行为引发了民愤,老街坊实在看不过,就跟县官说了实话。原来,弟弟的妻子长期与人通奸,弟弟的儿子本就不是他亲生的,所以,这滴血验亲才会不相融。于是,县官找来弟弟、妻子和奸夫,三人对簿公堂。
当弟弟得知真相后,愤怒又惭愧地赶走了妻儿,并离家而逃,还把家产还给了哥哥,乡亲们认为理应如此。
然而,纪晓岚却对滴骨验亲提出了异议,骨血确实在一些情况下可容。为此他说道:如果是寒冷的冬天,再把验证器皿放于寒天之中,用盐或者醋去擦拭容器的话,那么,再去验证则不会血液融合。所以,他也说道:滴血认亲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可用的,仅能作为参考。
但是,滴血验亲在古代戏剧中却很是常见,甚至是深入人心。陈业的哥哥葬身大海,被发现时船上有数十具尸首,因腐烂而无法辨认。陈业便想到了“亲者气血通”的古话,于是,将胳膊划破去滴在尸体上,最终,有一具尸体迅速吸收了他的血,让陈业得以辨认哥哥尸体。之后,其他死者家属纷纷去模仿。
在现代医学看来,无论是滴血还是滴骨都没科学依据。因为骨骼无法保存,无论暴露在露天环境下,还是深埋地下,经过一段时间就会腐败甚至溶解,最后,只留下白骨化骨骼。通常,白骨化骨骼表面很酥,滴入任何人的血液都能相融。如果骨骼没有干枯,结构尚且完整,表皮还有软组织时,那么,滴入任何人的血液都无法深入。
也因此,这种方法是无法证明血缘关系的。
话说,在我国南北朝的历史中,曾发生过一次滑稽的“滴血认亲”事件。
梁武帝的儿子萧综之母吴景晖,原本是萧宝卷的宠妃,自从萧衍夺位后,萧衍顺势就把他后宫的女眷也一并“接收”了过来。没过多久,吴景晖发现自己身怀有孕,仅七个月就生下了儿子。
然而,萧衍却对此没有怀疑,倒是吴景晖不仅把始末告诉了儿子,还让萧综“心里长了草”,最后,竟要挖萧宝卷的坟墓来个“滴血认亲”。之后,当他亲手“验证”了自己是萧宝卷后代身份后,落寞不已,向萧衍主动提出想驻守边疆。后来,萧综参与反叛,客死异乡后,被萧衍“接”了回来。
其实,古人早就发现:想让没血缘的俩人血相融,冒充父子,其实也简单,仅需在水中调入白矾即可。古时,验血之人常拿这个手段去伪造结果。其实,现代医学已经证明,即便是没有血液关系,但是,为同型血也能相融,这个已经是小学生都懂得的道理了。
参考资料:
【《“滴血认亲”》、《阅微草堂笔记》、《资治通鉴·梁纪》】
(美国的这档亲子鉴定节目,可谓狗血十足)
说到亲子鉴定,咱们现代人可以通过DNA的对比和分析来判断父母和子女是否为亲生关系,美国就有这么一档狗血的亲子鉴定栏目,当男女双方得知孩子的鉴定结果时,或崩溃或喜悦,真是好一出人生大戏!
但古代可没有这么先进的科学技术,那古人要怎么验证自家孩子是不是隔壁老王的呢?
(滴血认亲是古人信服且通用的验证亲子关系的手段)
这点您大可以放心,咱们古人发明了各种亲子鉴定方法,不管你是死是活都能验。
最通用的方法首推发明于三国时期并被世人奉为金科玉律的“滴血认亲”,不管是小说还是影视剧,只要涉及到亲人相认的桥段肯定要来这么一段,判定的方法也很简单,只要两人血液相融,那肯定就是亲生父子。
(《九品芝麻官》中包龙星就是通过滴血认亲攻破常威的思想防线)
电影《九品芝麻官》中面对常威的极力否认,包龙星给出最后大招就是滴血认亲,他们把常威亲生儿子掉包过来,两人血液融合逼得常威心神大乱这才吐露实情,可见滴血认亲是古代验证身份的通用方法,并且受到官府和百姓的一致认可。
但如果人死了没有血液怎么办?也简单,你把血滴在死者骨头上,如果骨头吸收了你的血液,那么他就是你的直系亲属,这种方法又被称为“滴骨法”。
(所谓滴血认亲、滴骨认亲这种并没有多少科学依据的方法竟然被宋慈记载进了《洗冤集录》)
听起来可能感觉很玄幻,但这种说法却很有市场,就连法医之祖宋慈宋提刑都以此作为破案的一种手段记录在《洗冤集录》中,书中说道:“某甲是父或母,有骸骨在,某乙来认亲生,何以验之?试令某乙就身刺一两点血,滴骸骨上,如是则血沁入骨内,否则不入。俗云“滴骨亲”,盖谓此也。”
历史上真的发生过滴血认亲么?有,而且还不少。
(梁武帝萧衍,杀死了萧宝卷后接受了他的土地和女人)
史书上明文记载第一次滴骨认亲发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角是梁武帝萧衍的儿子萧赞,萧赞的亲生母亲是吴淑媛,原本是南梁东昏侯萧宝卷的妃子。萧宝卷算是历史上数得着的昏君,这位老哥倒行逆施、人心丧尽,于是早有异心的雍州刺史萧衍则在襄阳起兵,以势如破竹之势攻克建康,众叛亲离之下萧宝卷被杀死,年仅19岁。
(潘贵妃,和萧宝卷一起发明了“步步生莲”这个成语)
要说萧衍也不怎么讲究,你要了人家的命,占了人家的江山,连带着把人家的女人也给接收了,已经怀孕三个月的吴淑媛被萧衍笑纳,收入后宫百般宠爱。转眼七个月过去,吴淑媛生了个大胖小子,被取名为萧赞,满朝文武,后宫众人都不禁狐疑满腹,毕竟这时间也忒快了点吧?不过萧衍心大,甭管别人怎么说,老头子自始至终认为萧赞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乐呵呵的做了接盘侠。
喜当爹的萧衍没想这么多,但当儿子的萧赞可没有这份豁达心肠,从小到大他就饱受兄弟们的冷遇和后宫的闲言碎语,这一切让他极敏感又自卑,自己到底是不是父皇的亲生儿子?正当萧赞心如乱麻时又梦见了一个“肥壮少年”,醒来以后把这少年面容和吴淑媛一说,老娘大惊失色,这就是萧宝卷的容貌啊。难道我真是他的孩子,亲生父亲来给我托梦了?
(萧赞,为了验证自己是不是萧宝卷的亲生儿子,挖了老爹的坟,要了儿子的命)
但萧宝卷已经死了十几年了,光靠老娘一张嘴说也不怎么可信,于是萧宝卷决定采用“滴骨法”,本着科学实践的心态,萧赞偷偷摸摸的去了萧宝卷墓地,估计萧宝卷死后也是被草草埋葬,萧赞一通乱挖竟然把坟头给刨开了,一不做二不休,萧赞把已经是枯骨的尸首拖了出来,一咬牙割开了自己手腕,血滴在枯骨上,顷刻就渗入了白骨中,真是自己的亲爹啊!萧赞抱着白骨呜呜大哭,老爹你死的好惨啊,你儿子竟然被杀父仇人养了这么久!
但这事还没完,验证完萧宝卷是自己亲爹后,不知道萧赞还是验证自己儿子是不是亲生的,或者是不确定这个“滴骨法”靠不靠谱,这个王八蛋干脆把自己尚在襁褓中的孩子给杀了,鲜血滴骨,结果仍然渗入骨中,真的是亲爹啊!萧赞喜极而泣,起码说明了自己是萧宝卷的亲生儿子,自己也是儿子的亲爹,只不过代价有点惨:儿子的命没了。
早在汉朝年间也有过这么一档子看起来十分玄幻的事儿,三国时期在吴郡有个文人叫谢承,他的身份是孙权的小舅子,这位老哥在《会稽先贤传》中正儿八经的介绍了这么一个故事:
陈业,字文理。业兄度海倾命,时依止者五六十人,骨肉消烂而不可辨别。业仰皇天,誓后土曰:“闻亲戚者必有异焉。”因割臂流血,以洒骨上。应时敛血,余皆流去。
(滴骨认亲是活人和死人来鉴定亲缘关系的重要方法)
啥意思呢,就是陈业的哥哥乘船出海,结果不幸遇难,跟着一起丧命的一共有五十六人,等找到这些人的尸骨时死者们面目溃烂腐败,根本就没办法辨别具体身份,面对如此惨状陈业不禁放声痛哭,并且对着皇天后土发誓说,同为亲人肯定血脉相连。于是他把自己的手臂割破,在血如泉涌中在这五六十具尸骨上分别洒了一遍。您别说,还真有一具尸骨吸收了他的鲜血,而滴在其他人骨头上的血都流掉了,这就是我的亲哥哥啊,陈业抱着兄长哀声痛哭,其他家属估计也纷纷效仿,一时间刀光剑影,到处都是割腕滴血认亲的人。
(但问题在于所谓的滴骨认亲毫无任何科学依据,只要条件允许,啥液体都能吸收)
虽然谢承写的信誓旦旦,把滴骨认亲写得精准无比,但很尴尬的就是根据咱们现代法医学理论分析,滴骨认亲根本就是一出闹剧,没有任何科学依据。人骨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其软组织都会腐败并且完全溶解消失,于是就只剩下森森骨骼,而这样的骨骼腐蚀发酥,其实滴任何人的鲜血都会浸入......如果软组织没有溶解呢?那不好意思,滴任何人的血液都不会侵入,这所谓的滴骨认亲只能检测这骨骼是否干枯了,别说用血了,您就是用水,用可乐甚至用尿液,都能融进去.....真的是心疼萧赞那可怜无辜惨死的小儿子,和白割腕高兴的陈业了。
(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了这么一个善恶有报的血缘鉴定小故事)
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里也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晋人有以资产托其弟而行商于外者,客中纳妇,生一子,越十余年,病卒,妇乃携子归。”有个山西人兄弟两个,大哥把家业交给弟弟打理,自己孤身在外打拼,在此期间纳了个小妾生了个娃,过了十几年得病死了,小妾带着孩子返回老家。这么多年毫无音讯老二还以为大哥这万贯家业便宜自己了,没想到突然冒出来一个未亡人带着大哥的骨血,这肯定是来要家产的啊!于是老二想了个坏主意,诬告这孩子不是大哥的亲生骨肉,是这小妾与别人生的野种!如果指控成立这孩子自然丧失了继承权。眼见小叔子要耍赖,小妾也急眼了,一直诉状告到官府面前。
县令也是个糊涂虫,案情是非曲直他问不出个所以然来,于是想着用古法:滴骨认亲,把小孩子的血滴在死去父亲的尸骨上,没想到轻轻松松的就透了进去,人家是正经的亲生父子!于是知县下令弟弟把家产还给小妾和孩子,还让他吃了一顿“竹笋烧肉”,屁股差点没打烂。
(弟弟本想诬陷侄子不是哥哥的亲生儿子,没想到自己的儿子反而是隔壁老王生的)
但弟弟是个头铁的主儿,他生平就不信这所谓的“滴血认亲”,干脆把自己儿子喊过来,两人来了一番,结果这爷俩的血居然没融在一块!这下弟弟有话说了,他大呼小叫的再到县令处高呼冤枉:这滴血认亲、滴骨认亲啥得根本就不准!正当县令不知如何是好时,街坊四邻厌恶老二的贪得无厌,举报老二媳妇养了个奸夫,这儿子其实不是他的亲生儿子,所以两人的血液不会相融。
知县听了连忙把老二媳妇给抓了起来,连唬带吓之下老二媳妇也崩溃了,乖乖承认这孩子不是自己老公的。好家伙,这剧情反转够快的,这头老二还诬陷小妾让大哥戴了绿帽子,没想到这么多年自己帮隔壁老王养孩子,自己在当地也算臭了街,于是他“愧不自容,竟出妇逐子,蹿身逃去,资产反尽归其兄,闻者快之”,也算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吧!
那么滴血认亲有其科学依据么?
(不管是滴血认亲和滴骨认亲都漏洞多多,造成了不少悲剧)
没有,而且距离真正的科学还有很远的距离,相信这些的人不是脑壳坏就是心眼坏,不过咱们看电视剧里滴血认亲还是存在有的相融,有的排斥凝结等情况,有解释说这是因为同型血相融、异型血相凝的缘故,但这种解释失之于片面。按照一般情况,只要是把血滴入清水中,其实不管两人是否有亲子关系最后都会相融,因为血细胞滴入水中后会吸水涨破,所以拿这个去测试,很容易就会发现你和很多人都有血缘关系.......而如果是出现两滴血排斥沉淀并未融合,这则是抗原抗体之间排斥的发复杂问题,并不能只用血型啊血缘来解释。
(除了纪晓岚在笔记中告诉我们的,在电视剧《甄嬛传》中我们也看到了白矾可以起到同样作用)
那么被古人奉为圭臬的“滴血认亲”有人怀疑么?纪晓岚就是这么一个好奇宝宝,他就颇为好奇地询问仵作,结果老吏就将造假方法详细解答,《阅微草堂笔记》中说道:
然余闻诸老吏曰:骨肉滴血必相合,论其常也;或冬月以器置冰雪上,冻使极冷,或夏月以盐醋拭器,使有酸咸之味,则所滴之血,入器即凝,虽至亲亦不合,故滴血不足成信谳。
什么意思呢?这个老吏提供了两种作假的方式,都是在盛水的器物上动手脚,把容器降温变冷,或者是在容器上抹撒食盐或者是醋,这样即使是双方有血缘关系也不会融合在一起,可见这古人也鸡贼啊!这也告诉了我们,古代的所谓滴血认亲根本就是不科学的,上面这个故事里幸亏这孩子与他父亲滴骨相融了,可如果父亲尸骨软组织没有腐烂,这孩子岂不是要被人当成野种笑话一辈子?可见在没有历史记载的阴暗角落,滴血认亲这种愚昧的方法制造了多少冤假错案!
更讽刺的是,即使是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仍然有人用滴血认亲来鉴定亲子关系,不过随着科学的推广和宣传,现在大家都知道通过对比染色体和DNA就能够准确的达到鉴定目的,曾经的那些荒诞的故事再也不会发生,不过虽然不科学,但值得肯定的是作为人类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重要一步,它开创了血型鉴别的先河。
文章内容可能有引用其它网络内容,如有侵害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免费删除:https://www.whnhnc.com/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