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915-3552 武汉诺和诺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北服务中心,湖北省细胞服务中心主营细胞储存、基因检测

您的位置: 亲子鉴定

dna亲子鉴定实验原理(Dna亲子鉴定原理)

0 次浏览 编辑 基因细胞服务中心
2022-10-31 12:04:30


dna亲子鉴定的原理

ABO血型鉴定的原理是根据红细胞上有或无A抗原或/和B抗原,将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及O型四种。可利用红细胞凝集试验,通过正(血清试验)反(细胞试验)定型准确鉴定ABO血型。所谓正定型是用已知抗A和抗B分型血清来测定红细胞上有无相应的A抗原或/和B抗原,所谓反定型是用已知A细胞和B细胞来测定血清中有无相应的抗A或抗B。亲代:A型+A型,子代可能:A型、O型,子代不可能:B型、AB型
亲代:B型+A型,子代可能:A型、B型、AB型、O型,子代不可能:无
亲代:B型+B型,子代可能:B型、O型,子代不可能:A型、AB型
亲代:一方或双方是AB型,子代可能:A型、B型、AB型,子代不可能:O型
亲代:A型+O型,子代可能:A型、O型,子代不可能:B型、AB型
亲代:B型+O型,子代可能:B型、O型,子代不可能:A型、AB型
亲代:O型+O型,子代可能:O型,子代不可能:A型、B型、AB型
注释:血型鉴定不能作为是否具有亲缘关系的标准,只有DNA亲子鉴定,才是确定是否具有亲缘关系的黄金标准。



亲子鉴定的根据是什?

亲子鉴定原理:
鉴定亲子关系目前用得最多的是DNA分型鉴定。人的血液、毛发、唾液、口腔细胞等都可以用于用亲子鉴定,十分方便。一个人有23对(46条)染色体,同一对染色体同一位置上的一对基因称为等位基因,一般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如果检测到某个DNA位点的等位基因,一个与母亲相同,另一个就应与父亲相同,否则就存在疑问了。
利用DNA进行亲子鉴定,只要作十几至几十个DNA位点作检测,如果全部一样,就可以确定亲子关系,如果有3个以上的位点不同,则可排除亲子关系,有一两个位点不同,则应考虑基因突变的可能,加做一些位点的检测进行辨别。DNA亲子鉴定,否定亲子关系的准确率几近100%,肯定亲子关系的准确率可达到99.99%。
DNA(脱氧核糖核酸)是人身体内细胞的原子物质。每个原子有46个染色体,另外,男性的精子细胞和女性的卵子,各有23个染色体,当精子和卵子结合的时候。这46个原子染色体就制造一个生命,因此,每人从生父处继承一半的分子物质,而另一半则从生母处获得。
DNA亲子鉴定测试与传统的血液测试有很大的不同。它可以在不同的样本上进行测试,包括血液,腮腔细胞,组织细胞样本和精液样本。由于血液型号,例如A型,B型,O型或RH型,在人群中的运用比较普遍,用来分辨每一个人的血缘关系,但不如DNA亲子鉴定测试有效。除了真正双胞胎外,每人的DNA是独一无二的.由于它是这样独特,就好像指纹一样,用于亲子鉴定,DNA是最为有效的方法。我们的结果通常是比法庭上要求的还准确10到100倍。



DNA亲子鉴定的原理及步骤有哪些?

亲子鉴定鉴定步骤编辑DNA亲子鉴定实验操作步骤如下:第一步:DNA提取把样本细胞核中所含有DNA提取出来,然后进行一定的纯化,化除样本中的杂质



DNA亲子鉴定的原理和程序是怎样的?

  小孩这种肉眼可见的条码很特别----一半与母亲的吻合,一半与父亲的吻合。这过程重覆几次,每一种探针用于寻找DNA的不同部位并影成独特的条码,用几组不同的探针,可得到超过99,95%的父系或然率或分辨率。10。可否请解释亲子鉴定测试的结果孩子会有一条纹与亲生母亲相同而另一条码与待证实父亲1号(AF1)相同,此人是生父;被排除的男子(AF2),则与小孩并无相同的条码。



亲子鉴定原理是什么?

亲子鉴定原理是:小孩的基因,一半来自目前,一半来自父亲。从而可以提取出三方DNA进行对比。就可以达到是否亲生关系。



DNA亲子鉴定的原理是什么?

判定亲生关系的理论依据是孟德尔遗传的分离律。按照这一规律,在配子细胞形成时,成对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分别进入各自的配子细胞。精、卵细胞受精形成子代,孩子的两个基因组一个来自母亲,一个来自父亲;因此同对的等位基因也就是一个来自母亲,一个来自父亲。鉴定结果如果符合该规律,则不排除亲生关系,若不符合,则排除亲生关系(变异情况除外)。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母、子关系是已知的,要求鉴定假设父和孩子是否亲生关系。此时首先从母、子基因型的对比中,可以确定孩子基因中可能来自父亲的基因(生父基因, OG )。 然后观察假设父亲的基因型,如果不具有生父基因,则可排除假设父与孩子的亲生关系。若假设父也具有生父基因,结果就不能排除假设父的亲生关系,假设某案例中母亲是 FGA-22/23 型,孩子为 22/25 型,从比较中可确定生父基因是 FGA-25 。此案中假设父 1 为 FGA-22/24 型;假设父 2 为 24/25 型。其中假设父 1 不具备生父基因 25 ,故可排除他与孩子的亲生关系;相比之下,假设父 2 因具有 FGA-25 ,不排除与孩子有亲生关系。



网友:dna亲子鉴定实验原理

日前,由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基础研究管理中心)牵头组织的“202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遴选成果揭晓。古基因组揭示近万年来中国人群的演化与迁徙历史的研究入选其中。

“十大进展”评选词指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付巧妹研究团队首次针对中国南北方早期人群展开时间跨度最大、最系统的古基因组研究,为阐明中国族群的形成过程及修正东亚南方人群演化模式做出重要科学贡献。

人类来自何方是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科学家们通过考古学、遗传学、基因组学等各学科的方法,探索人类演化历史,而最新的古DNA实验技术与分析方法的发展,通过直接研究过去人群的遗传成分,为我们揭示人类演化的过程细节提供了更有力的证据。

那么,中国人是从何而来?我们的祖先在历史的长河里曾经历了怎样的演变?他们的DNA向我们传递了哪些信息?对现在的人群又有着怎样的影响?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付巧妹团队的古DNA研究,将帮助我们了解近万年来中国人群在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迁徙互动的遗传历史。

北京日报特约研究团队成员平婉菁工程师、张明博士和读者讲讲他们的新发现。

典型的北方人群生活环境。

典型的南方人群生活环境。

问:在介绍我们对南北方人群演化之谜的发现之前,能否向读者科普一下我们的研究方法,比如,为什么DNA可以揭示不同人群之间的遗传差异?

答:中国人见面很喜欢猜一猜,你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以此来拉近距离或是开启话题,这是因为我国南北两地人群的差异由来已久。从地理上来看,以秦岭淮河为界大致划分中国南方和北方。从饮食上来看,我国素来有“南米北面,南甜北咸”的说法。从外貌特征来看,南方人大多娇小、性格细腻,比如有江南的小家碧玉;北方人则偏高大、性格豪爽,比如有东北的彪形大汉。

那么从科学的角度,怎么判断你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呢?看遗传基因。

人类体内的遗传物质是DNA(脱氧核糖核酸),是亲代与子代之间传递遗传信息的物质。DNA存在于染色体内,呈现长链状结构,而基因是DNA的片段,碱基又是构成基因的小单元。A、T、C、G这四种碱基按照不同顺序排列组合,便形成不同功能的基因。

人类基因组约含有31.6亿个碱基对,通过碱基互补的半保留复制,我们一方面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这也就是为什么可以利用DNA检测来进行亲子鉴定的原理,另一方面又因为在极少的情况下复制时会产生突变,使某些碱基发生“错误”改变,导致相关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随着这些“错误”不断地保存和累积,从而形成人和人之间的遗传差异。

这种“错误”对于人类的演化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是我们现代人类得以从众多古人类分支里分化出来,成功适应地球各区域环境并生存下来的重要原因。众所周知,人类和黑猩猩有共同的祖先,而他们仅有约百分之一的遗传差异。人与人之间遗传差异平均是约千分之一,但由于人类基因组的数据量十分庞大,这些微小的差异也能记录极为丰富的人类遗传演化信息,是形成全世界各种人群不同肤色、发色、眼睛颜色、外貌、体型等的本质原因。

研究者们便是通过解析不同地理区域生活的人群体内的DNA信息,具体来说就是基因或碱基的特点,来了解他们在遗传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变化。

问:在我们这项研究中,主要使用了古DNA研究的方法,为什么古DNA研究对揭示南北方人群源流十分重要?

答:我们现在常说的南方人和北方人,大多数人群比如汉人,已经过不断的迁徙融合,没有当地的少数民族更具代表性。因为少数民族人群长期定居在南方或北方,他们的流动相对较少,他们的遗传成分便更具地方代表性。

因此,有研究通过比较现在中国南北方少数民族人群的基因组,来观察他们在遗传成分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研究发现北方的少数民族(如:达斡尔族、赫哲族、鄂伦春族、锡伯族、蒙古族)和南方的少数民族(如:阿美族、泰雅族、布农族、拉祜族、苗族、傣族、土家族),在遗传成分上具有明显差异,也就是说典型的南北方人有着明显的遗传差异。

这就衍生出了新的问题:南方人和北方人的这种遗传差异和分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这种差异是否发生变化?

为回答这个问题,付巧妹的研究团队历时8年,获取距今近万年以来的南北两地人群的古DNA信息。

古DNA是指古代生物遗骸中残存的DNA片段,包括古代人类、动植物和微生物等。如果从现代人的血液里提取DNA,那么提取到的DNA片段是连续、相对完整的。可是古DNA却并非如此。经过千年、万年以至数十万年的历史变迁,生物遗骸中的DNA长时间自然降解,还受到外界环境中微生物、水等因素的不断影响,变得十分破碎。此外,其中还充斥着大量微生物DNA的污染,有时还可能有现代人DNA的污染,属于目标个体的DNA的含量极低,甚至不存在。

古DNA特征示意图。

古DNA研究者的工作,就是要找到依然含有古DNA的生物遗骸样本;通过各种复杂实验从中提取出短的DNA片段,并将它们通过比对,还原出正确的顺序;然后测序评估数据,并在得到可靠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生物信息分析和群体遗传学研究,比如探索古代和现代生物的谱系关系、追溯相关的祖先来源、遗传成分混杂和变化的模式等等。可以想见,这个实验与研究过程非常不易。尤其是针对中国南北方人群的大规模古DNA研究,在过程中存在许多难题和挑战。

一是古DNA研究材料少。可用于古DNA研究的人类化石、骨骼遗骸等相关材料非常稀少。尤其是南方材料更少,这是由于中国南方气候温暖潮湿,这种环境下有机质更容易被微生物降解,而土壤中丰富的腐殖质,造成土壤呈现酸性,又会严重降解骨骼中的无机质,有些骨骼已经被侵蚀得只剩下一个轮廓,甚至完全消失。在这项研究中,仅南方地区,付巧妹团队就曾经采集30多个遗址的257例古代人类样本,其中绝大多数完全不含人类古DNA。仅剩的少部分样本中的人类古DNA含量极低,使得以原有的技术条件根本难以获取有效的DNA数据以开展研究。

二是古DNA获取难度大。样本的保存情况已无法改变,要提取到有效的古DNA,只能从实验技术入手。为了从保存极低含量古人类DNA的样品中成功获取可供分析的DNA片段,付巧妹团队进行了大量实验尝试、改进和验证,最终开发出一种高效的核DNA捕获技术。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技术呢?我们可以形象地把它比喻为“钓鱼”技术。利用人类DNA的相似性,团队利用现代人DNA设计出一种针对目标DNA的特异性、互相吸引的“探针”。这种DNA“探针”如同钓饵一般,可以将目标的古代人类DNA片段从DNA混合溶液中吸附、“钓取”出来。

应用这种共同创新的古DNA技术,团队最终成功捕获中国北方山东、内蒙古及南方福建、台湾等地11个遗址25个距今9500年至4200年间的个体和1个300年前个体的DNA。

问: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古北方人和古南方人的分野什么时候就开始出现了?他们各自有着什么样的来源,后来又经历了怎样的融合演化?

答:这些古DNA数据告诉我们,在近万年前,已经明确出现两种含有不同遗传成分的人群——以距今9500年至7700年间山东个体为代表的古北方人,及以距今8400年至4200年间福建和毗邻岛屿个体为代表的古南方人,这两种不同的遗传成分被称为古北方人成分和古南方人成分。

通过比较不同时期欧亚其他人群与古南北方人群的远近遗传关系及相关遗传成分的比例,研究进一步发现,古北方人群与西伯利亚东部草原人群共享祖先成分,而古南方人群与东南亚人群共享祖先成分。同时,古北方人成分与古南方人成分在南北方人群之间发生了流动和变化,使得他们的遗传差异和分化程度逐渐缩小。

在新石器时代早期,也就是距今9500年至7500年间,古南方人成分主导着南方地区,古北方人成分主导着北方地区。直到新石器时代晚期,也就是距今5000年至3000年间,仍是如此。

不过,距今8300年至7700年间山东人群的基因组中已经发现有古南方人成分;同样的,8300年前的台湾海峡亮岛1号个体也发现含有少量的古北方人成分。这表明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南北两地的人群已经开始存在融合与互动,由此产生基因上的双向影响。

而后,距今4800年至4200年间的福建和毗邻岛屿人群,显示含有更多的古北方人成分,这表明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南北人群的融合与交流进程出现强化趋势。

但是直到现在,南方人群中的古南方人成分整体比例下降非常多,多到有些甚至以古北方成分占主导;而北方人群仍是以古北方人成分占主导。研究推测,在新石器时代以后,可能出现黄河以北人群大规模地向南迁徙,使得古北方人成分大量传播、扩散到南方,由此对南方人群产生显著的基因影响。

整体来看,中国人群在南北地域之间的演化和互动历程,反映出我国近万年来人群的基本连续性,也就是说这些人群的演变更多是由于内部的基因流动所带来的变化,并没有受到大量外来人群的影响。

东亚南北方不同时期人群的遗传特点变化示意图。图中绿色越深表示与古北方人关系更近,蓝色越深表示与古南方人关系更近,由此可出看古北方人向南扩散的趋势。

问:据说我们这项研究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发现,就是南岛语系人群起源于中国大陆南方。能否介绍一下这个发现的含义是什么?

答:这项研究还有一个意外的发现,南方大陆距今8400年前的福建奇和洞人,显示与太平洋的岛屿人群有着非同寻常的遗传联系。由此可见,我们的祖先向外探索的脚步,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早得多。

这又是一段怎样的历史呢?在详细讲述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个特殊的人群——南岛语系人群。南岛语系是现在世界上唯一主要分布在岛屿上的一个语系,包括大概1300种语言,也是世界上分布面积最广的语系之一。南岛语系人群就是指使用这些语言的人群,他们的分布非常广泛,从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到南美洲西面的复活节岛,从北边的台湾岛和夏威夷群岛,到南边新西兰广阔海域内的岛屿。

关于这一人群的起源,学术界长期存在争议。考古学研究发现台湾地区早期的考古学文化与大陆东南沿海考古文化之间具有很多共同点,这种密切联系反映出南岛语系人群的起源地可能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部分现代遗传学研究认为,台湾岛是南岛语系人群起源地。还有部分现代遗传学研究通过某些方法推断,东亚南方内陆是南岛语系人群起源地,却没有确凿的证据。对此,付巧妹团队的这项古DNA研究,给出了明确的回答。

这项研究获取的古南方人基因组有:南方大陆8400年前的福建奇和洞人、距今4800年至4200年间的福建昙石山人和溪头村人,及台湾海峡距今8300年至7500年间的亮岛人、4800年前的锁港人等的古基因组。通过分析研究发现,4千多年前南方大陆上的古人群与台湾岛屿上的古人群都含有8千多年前的古南方人成分,他们都属于古南方人群。

福建8400年前奇和洞人的出土头骨图/供图范雪春

通过主成分分析,可以发现古南方人群跟3000多年前的瓦努阿图人和现在的南岛语系人群,比如台湾的少数民族(阿美族、泰雅族)因高度的遗传相似性而“聚”在了一起,而且相较于现在的南方大陆人群,明显向南岛语系人群倾斜。此外,通过结合欧亚其他地区的古代和现今人群的基因组数据,构建起系统发育关系树,可以发现不管是新石器时代早期还是晚期的古南方人,都与太平洋岛屿上的古南岛语系人群——3000多年前的太平洋西南部瓦努阿图岛民是相似人群。

这些证据表明,南岛语系人群明确起源于以中国南方福建及毗邻地区为代表的古南方人群,而且时间至少可以追溯到8400年前。

如果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东亚人群的迁徙在主体上呈现出“从北向南,从南向更南”的趋势。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观察到,东亚古北方人群对古南方人群产生影响,南方人群受到后期北方人群的压力后,继续向更南迁徙扩散到太平洋岛屿上。

问:听说我们这项研究还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海洋不但没有对人群造成隔离,反而很有可能是当时人群互动和基因交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通道。能否详细地和读者介绍一下这是怎么回事?

答:在研究之初,付巧妹团队便获得台湾海峡的亮岛人基因组,虽然亮岛离福州仅仅24公里,但是团队依然存疑,亮岛人能否代表典型的古南方人?因为岛屿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环境,岛屿上的人群和邻近的大陆人群可能也会存在很大差异。例如印度安达曼群岛的一个人群,叫Onge(翁奇人),他们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人口只有不到100人。由于地理的隔离,他们跟印度半岛大陆上的人群有很大的遗传差异。所以,亮岛岛屿上的古人群也有可能与南方大陆古人群存在很大差异。

于是,基于研究的严谨性追求,付巧妹团队排除万难、历时5年获得更具代表性的南方大陆古人群样本的基因组,从而明确:新石器时代早期中国南方大陆和毗邻岛屿的人群就已经互通往来,并没有形成隔离。

此外,研究进一步发现,东亚和东南亚地区所有沿海人群之间都很少存在隔离的情况。比如,越南4000多年前的人群跟我国沿海同时期的福建人群有遗传上的密切联系。而在日本,2700年前的绳纹文化人群,跟新石器时代的西伯利亚和我国福建地区的沿海人群也有遗传上的联系。

人类的过去是神秘而复杂的,古DNA研究者们一直在探索用更先进的技术方法带来更海量的遗传学数据,不管是人的还是动物的,通过解读这些遗传编码,去探知我们的来处,去了解我们一路走来的历程和风景,也给我们的今天带来启示。

社会发展到21世纪,生物学和遗传学领域都取得了质的飞跃和长足的进步,而说到鉴定血缘关系的方法,目前最为准确的就是现代DNA鉴定技术。它的优点其一,准确率非常高,DNA亲子鉴定,肯定亲子关系的准确率为99.99%以上,否定亲子关系的准确率几近100%。其二,没有年龄限制,不管是刚出生的新生儿,还是尚未出生的胎儿,甚至是已经入土为安的故人,均可以采用该技术。

说到亲子鉴定,不少网友对亲子鉴定常识一知半解,对于亲子鉴定的原理也存在诸多疑问,下面是来自三个网友的提问:

网友一:请问判定亲子关系的依据是什么?科学性和准确性强吗?
网友二:请问,如果没有亲子关系的,通过鉴定你们能准确排除掉吗?排除的依据是什么呢?
网友三:你好,亲子鉴定是一种非常科学准确的方法吗?没有亲子关系的两人做亲子鉴定你们肯定能准确地排除吗?排除的科学依据是什么呢?能解释一下吗?谢谢!

关于这些疑问,梅州万泽DNA鉴定中心的文主任作出如下回答:

  DNA亲子鉴定遵循的是孟德尔遗传定律,即父母各把自己的一半DNA遗传给孩子,孩子带有一半父亲的DNA,带有一半母亲的DNA,孩子不可能带有父母没有的DNA,这是亲子鉴定遵循的基本原理。

  那么如何检测父子的DNA是否一致呢?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是两个公司生产的16个STR位点的试剂盒,这16个位点分别位于人类的23对染色体上,这些位点是经过挑选的,不能与疾病相关,不能连锁遗传等,比如某人因为患某个疾病,而导致自己的STR分型发生改变,那这个STR标记就不是一个有效的用于个体识别和亲子鉴定的标记了。综合运用这16个位点,个体识别力可以达到2xl0∧18。

  我们举例说明,如父亲的D8S1179这个位点的一对等位基因分别是11,13,孩子为13,15,那13这个等位基因可能就是父亲遗传给孩子的,依次类推,其他15个位点每一个位点如果孩子都带有其中一个父亲的等位基因,基本可以认定父子关系。接下来就需要计算亲权指数(PI)和父权相对机会(RCP)值,如果RCP值大于99.99%,就可以认定父子关系,如果RCP值不足99.99%,则继续增加位点进行检测。

(文图无关。图源:pixabay)

不少人询问,父亲不幸离世,还能不能做亲子鉴定?

这要分三种情况。

第一,如果留有父亲的DNA生物样本——血液、血痕、口腔拭子以及带毛囊的毛发及其他特殊样本,可以做;

第二,如果没有父亲的生物样本,可以通过与父亲的直系亲属、兄弟进行亲缘关系鉴定,再加上证人证言印证,证明“你爹是你爹”;

第三,如果以上两项皆无,则不能通过鉴定达到证明亲子关系的目的。

一、亲子鉴定的原理

鉴定亲子关系目前多用DNA分型鉴定,依据的原理为孟德尔遗传定律。DNA(脱氧核糖核酸)是人身体内细胞的遗传物质,每个人有46条染色体。男性的精细胞和女性的卵子,各有23条染色体,当精和卵子结合的时候,这46条染色体就制造一个生命,因此,每人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

一般进行鉴定时只要作十几至几十个DNA位点作检测,如果全部一样,就可以确定亲子关系;如果有3个以上的位点不同,则可排除亲子关系;如果有一两个位点不同,则应考虑基因突变的可能,加做一些位点的检测进行辨别。

DNA亲子鉴定,否定亲子关系的准确率100%,肯定亲子关系的准确率可达到99.99%。

二、亲子鉴定的样本

亲子鉴定样本种类非常多,根据难易程度分为常规样本和特殊样本。

常规样本:

血液、血痕、口腔拭子以及带毛囊的毛发(必须采用拔下来且带毛囊的,剪下来、自然脱落或拔下来时间太长的毛发,不行)。

特殊样本:

嚼过的口香糖渣、用过的口杯及吸管、抽过的烟头、经血、鼻血、精斑等。

三、父亲去世了,还能做亲子鉴定吗

父亲去世了,如果保留有他的DNA样本,比如血痕、带毛囊的头发等,就可以做DNA亲子鉴定。如无以上生物样本,就没法直接与父亲做亲子鉴定。

四、不能进行亲子鉴定,怎么证明父子关系?

如果不能与父亲做亲子鉴定,可以考虑“曲线救国”——通过与父亲的兄弟、直系亲属做亲缘关系鉴定,先认定亲缘关系,再结合证人证言等证据印证,最终实现证明“你爹是你爹”。

五、司法判例——非婚子获认亲子身份

据海峡导报报道,2016年,厦门市思明区一名13岁的非婚生子小吴,起诉他父亲的原配妻子吴太太,请求分割父亲遗产。小吴的父亲老吴几年前死于一场意外事故,在厦门岛内留下两套房产。

小吴起诉称,他的母亲刘女士于1998年与老吴相识并产生感情,因太太无法生育令其苦恼,恳求刘女士为其生育孩子,延续家族香火。2002年,刘女士为老吴生育非婚生子小吴。

2009年2月11日,老吴遭遇意外事故去世,小吴披麻戴孝为父送葬。

但吴太太在法庭上说,小吴并非老吴的非婚生子。

案件审理期间,小吴向法官提交了一份证据——小吴与父亲的大哥吴老大做的亲权鉴定,鉴定结果显示,小吴与吴老大“属于同一父系家族”。

但是,吴太太说,父系亲缘关系指来自同一父系,老吴还有两个兄弟,与吴老大同一父系的男子可能是吴老大、老吴、吴老三等三人。这三个人,谁是小吴的生身父亲无法由父系鉴定证明。

法院审理查明,老吴生前曾多次向其同学、朋友提及小吴为其亲生儿子。春节之时,老吴也带小吴向同学、朋友拜年。另外,小吴三四岁时,老吴兄弟姐妹都曾见过小吴,并被老吴告知小吴为其亲生儿子,老吴也曾出资赞助过小吴的生活费。而且,老吴还曾带小吴回家与吴太太过年。老吴去世后的葬礼上,小吴还为老吴披麻戴孝、举遗像。

思明法院一审判决认定,小吴提供的证据能够形成合理的证据链条,证明双方存在血缘关系有“较高盖然性”,故确认小吴系老吴的非婚生子,小吴享有继承权。

作者:刘玉霞,多年媒体人,刑事辩护、婚姻家事律师


dna亲子鉴定实验原理(Dna亲子鉴定原理)

文章内容可能有引用其它网络内容,如有侵害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免费删除:https://www.whnhnc.com/dna/

  • 细胞存储问答
  • 亲子鉴定了解
  • 细胞应用咨询
  • 基因检测咨询
  • 其它百科咨询
微信扫一扫

Copyright@2011-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 2020 武汉诺和诺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鄂ICP备2022020202号-5

首页 / 亲子鉴定 / 细胞储存 /服务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