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德国科学家FriedenStein及其同事在骨髓中发现了间充质干细胞(MSCs),以后的研究也相继发现了大量间充质干细胞,它们可以在体外扩增,并能在特定条件下分化成多组织系统的细胞,包括神经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肌肉细胞、脂肪细胞等,同时也在人体的重要功能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MSC临床应用非常广泛,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①直接细胞移植;
②作为理想的靶细胞进行基因治疗;
③作为种子细胞进行生物组织工程。
自从2009年首批用于修复膝关节软骨缺损的干细胞药物问世以来,截至目前,全球已有14种干细胞药物获准上市,其中一半以上是MSC,主要用于组织修复和自身免疫疾病。ClinicalTrials(由美国FDA和NIH联合建立)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有884项MSC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其中50项处于III期的临床研究,其中16项已经完成,主要疾病包括克罗恩病、抗移植宿主病、心梗、类风湿关节炎、软骨损伤等。
但是MSC在临床应用中还存在着很大的挑战,尽管一些MSC适应证已被明确,并观察到了良好的疗效,但是MSC发挥作用的调节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此外,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MSC制备标准,临床转化存在较大风险。
一、MSC科研疗法的适应证有哪些?
血管性疾病,主要是白血病,是临床应用较早和较成熟的领域;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氏综合征、阿尔茨海默病、小儿脑瘫、脊髓损伤、运动神经元病等;实质器官损伤或病变,如肝硬化及其并发症、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等;免疫系统疾病,主要是利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等;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心肌梗塞、血管病变等;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等;骨关节疾病,如骨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等;其它领域,如角膜干细胞治疗眼部疾病,干细胞抗衰老等。
二、MSC的安全评估如何?
现已对干细胞进行了一系列安全性实验,包括毒性实验、遗传学实验、局部刺激实验、发热实验和免疫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干细胞具有安全性和无毒性。成人干细胞在多次传代后,没有任何变异现象,也就是,不会产生致瘤作用。许多临床资料还表明,除了少数患者出现短暂、轻度发热性头痛外,干细胞治疗未见其他明显的副作用或不良反应。
文章内容可能有引用其它网络内容,如有侵害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免费删除:https://www.whnhnc.com/gongg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