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915-3552 武汉诺和诺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北服务中心,湖北省细胞服务中心主营细胞储存、基因检测

您的位置: 亲子鉴定

乾隆亲子鉴定视频大全(东莞亲子鉴定视频大全)

0 次浏览 编辑 基因细胞服务中心
2022-11-05 10:14:19


在古代,活人和活人滴血认亲,活人和死人认亲的方法有多奇葩?

在古代一共有三种认亲方式,第一种是很平常的询问,第二种叫做合血法,第三种则是滴骨法。
在没有DNA测试的古代,想要认亲其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想要找到失散的亲人,尤其是这个“亲人”早已经死去多年,只剩下一堆白骨那就更加难找了,所以才会出来那么多风流韵事以及传说,比如乾隆不是雍正的亲生儿子这种话。
相传在古时候,有一种认亲方式叫做合血法。
这种方法是这样操作的,首先需要两个需要认亲的人都在场,然后用银针在人的手上扎一个洞,当然要是不怕疼砍一个口子也行,然后挤出一滴血滴在水里,再将另一个人的血也滴在水里,看看能不能合起来,如果能合起来则是亲生的,合不起来就不是。
不过这种认亲方式容易被钻空子,比如事先把什么药水放进去使血液不能融合之类的。
第二种滴骨法是专门来找化成骨头的死人的,这里面有个故事。
据说有这样一个孝子,父亲失踪多年,他一直在坚持寻找父亲,后来听说父亲参军打仗打败了,整个军队的人都全军覆没,他就跑去父亲打仗的战场上,战场上早就没了活人,全是人的骨头。
他不知道哪个是自己的父亲的骨头,于是就扎破自己的手指,挨个去试。最后有一具尸体的骨头吸收了他的血液,他知道那是自己的父亲,就将这副人骨带回好好安葬。
不说这些方法科不科学,总之是有够奇葩的。



电视剧如懿传如懿的历史原型是谁

如懿是《如懿传》中的女主角。原型为清高宗乾隆帝的纯帝继皇后辉发那拉氏。
  雍正年间,辉发那拉氏嫁与时为宝亲王的爱新觉罗·弘历,为侧福晋。乾隆二年(1737年)册封为娴妃,乾隆十年(1745年)晋封为娴贵妃,乾隆十三年(1748年)晋封为摄六宫事皇贵妃,乾隆十五年(1750年)册立为皇后。乾隆三十年(1765年)正月随驾南巡;闰二月十八日,乾隆派额驸福隆安扈从皇后那拉氏,由水路先行回京(《上谕档》记载)(乾隆后称其忤旨截发);五月十四日收缴皇后、皇贵妃、娴贵妃、娴妃共四份册宝夹纸。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七月十四日薨,下旨以皇贵妃礼葬(实际仅相当于嫔),不举行国孝三年,可以说是不废而废。



刘永演过哪些电影电视

展开全部


《唐山大兄》(1971)
  《精武门 》(1972)
  《猛龙过江》(1972)
  《马路小英雄》(1973)
  《龙争虎斗》(1973)
  《绰头状元》(1974)
  《乾隆皇帝奇遇记》饰 乾隆 (1976)
  《乾隆下江南 》饰 乾隆 (1977)
  《蝙蝠传奇》 (1978)
  《乾隆下扬州》 (1978)
  《萧十一郎》 (1978)
  《乾隆赈灾记》 (1979)
  《差人大佬搏命仔》 (1979)
  《乾隆皇与三姑娘》饰 乾隆 (1980)
  《大湖英烈》饰 罗福星 (1980)
  《千门八将》(1981)
  《武松》 (1982)
  《乾隆皇君臣斗智》 (1982)
  《青春一千日》 (1983)
  《锦衣卫》 (1984)
  《女男爵》 (2000)



网友:乾隆亲子鉴定视频大全

在皇权至上的古代,皇帝掌握生杀大权,且一生尽享荣华富贵。可即便如此,古代帝王平均寿命才不过39岁,要问最长寿的帝王,那非清帝乾隆莫属,活了89岁。

乾隆自25岁时登基,在位60年时主动退位,实际统治大清63年之久,为古代帝王掌权之最。

有人好奇,乾隆85岁退位之时,其身体硬朗、精力充沛,不然也不会当了3年太上皇,可为何会提前退位?

至于原因,历史上有诸多说法,但从一则民间传说来看,乾隆之所以退位竟是受一个算命先生所说,且乾隆亲自下令杀了算命先生,这是咋回事?

一、创下康乾盛世

公元1711年,雍正皇帝的第4子弘历出生。他自出生后就表现出过人的天赋,5岁时就已过目不忘,年龄再长些后,言语间尽显雄才大略。

弘历和爷爷乾隆的第一次见面是他十岁那年,康熙对他又惊又爱,并下令让他在宫中生活,亲授其书课。

不过,公元1722年11月,康熙去世,因弘历受爷爷宠爱,使得雍正在争夺储位时获得优势,并成功登基。也正是这一刻,雍正就将12岁的弘历当做未来的接班人。

公元1735年10月,雍正帝驾崩,时年25岁的弘历即位,以“乾隆”为年号。

乾隆帝无疑是封建帝王中的幸运儿,此时的清朝在康熙、雍正的励精图治下已变得十分昌盛,社会治安稳定,人口、财富均快速增长,整个大清拥有6000万两白银,为“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础。

乾隆执政初期,多次下令减免杂税,革除苟政,对百姓仁政宽容,对文武官员开明信任。他还开始重用人才,招揽并提拔天下俊杰,标榜文治。

他还重点治理贪官,打击朋党,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大兴文字狱,严控知识分子的思想,这些政治手腕,使得乾隆前期政通人和,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图图呈现出来。

乾隆在军事上也创下多个战绩,为了保卫领土主权、继续扩大版图,平定边疆叛乱,发起了十余次战争,如2次平定大小金川叛乱、2次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平定新疆大小和卓叛乱等,乾隆也自诩“十全武功”。

乾隆时期武功极盛,经历数年战争中,彻底解决新疆、西藏地区的外敌,成功将这两地纳入大清版图,这为最大功绩。

尽管乾隆时期战事频繁,但乾隆本身并非好大喜功之皇帝,前期的重大军事行动不多,他本人也曾说过:“我自幼读书,深知穷兵黩武之戒,准许噶尔之求和,罢兵宁人,将二十年矣。”

除在政治、军事上颇有建树外,乾隆在经济上成就也非常之高,他深知想要国家昌盛需百姓富足,因而大力发展农业,推行农业种植技术,奖励垦荒、减少赋税、兴修水利,推广玉米、番薯、花生等高产作物。

正是在一系列政策下,耕地面积大幅度增长,农作物产量增加,养活了大量人口,也使得人口数量激增。明末时人口才1亿人,但乾隆六十年时人口已增长至2.97亿人,其耕地面积达735万公顷,比顺治末期增长1/3。

乾隆还注重外贸发展,在他的鼓励和支持下,大清对外贸易迎来了鼎盛期,其商船频繁出入亚洲多个国家,和各国展开贸易,使得大清国库愈发充盈。

乾隆也鼓励陶瓷业、丝织业等手工业的发展,并垄断盐业、造币业、矿业,凭着高税收政策,攫取大量的财富。

有数据显示,乾隆时期每年的财政收入达英国六倍、沙俄八倍,为大清国力最为鼎盛的时期。

当然,乾隆帝还有一大功绩就是编纂《四库全书》,其收录近8万卷书,为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遗产总汇。

乾隆时期民间文学发展也不逊色,如《红楼梦》、《儒林外史》均于乾隆初年著成,为我国文学瑰宝著作。

然而,自称文治武功、“十全老人”的乾隆帝,却是一个迷信算卦的帝王。尤其是乾隆中后期,乾隆帝开始好大喜功、自吹自擂,昏庸腐败,此时更是迷恋算卦。

二、乾隆迷信算卦

乾隆迷信于天地玄黄和个人命数,希望能通过人为的预测免去灾祸。

如在《如懿传》就有一个桥段,当乾隆听信钦天监天象后,得知十阿哥和他八字相克,就此再也没有去看望十阿哥,即便十阿哥病重卧床。

可见,即便乾隆接受过高等教育,依旧免不了迷信算命的性格。

从史书上看,乾隆对大喇嘛的秘密巫术最感兴趣,他在位末期,白莲教频繁叛乱起义。

一天,乾隆帝在嘉庆面前念起了咒语,和珅嘴里喊着起义军首领的名字。

这一怪异举动让嘉庆帝十分不解,和珅解释说,皇帝用的是西方秘术,可夺千里之外人之性命。

其实,乾隆算命最频繁的时期是“六下江南”期间,他多次来到江湖术士的卦摊上,让江湖术士看自己的运势如何,但期间也多次被骗。

一次下江南的路上,一个道士模样的人跪在御道上,此人自称名为张九霄,宣扬自己是为皇帝“献祥瑞”的,手里还捧着一本奇书。

乾隆听闻后十分好奇,连忙下车询问情况。张九霄称师傅智天豹10年前曾在山间采药,遇上一位仙人,仙人传授这本奇书《大清天定运数》。

乾隆大为高兴,随即赏赐张九霄千两白银,并当场翻阅这本奇书。

此时的张九霄见皇帝龙颜大悦,兴奋至极,迫不及待想要将这一好消息告知师傅智天豹。然而他走到半路上就被御林军抓捕,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书中尽管对大清以及乾隆多有溢美之词,可乾隆看到一段话后再也忍不住了,这句话就是“大清国运800年,乾隆八十寿限!”

实际上,智天豹就是一个江湖骗子,他虽然吹嘘自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可算他人命理,并称自己为医学大师,可治疗百病,其实他学艺不精,只懂得点皮毛。

可就是凭着会坑蒙拐骗的本事,智天豹成功忽悠了众多百姓,并被冠以“大师”、“奇人”之称,还收了徒弟。

一次,智天豹听闻乾隆皇年老后,开始迷上算命,突然心生一计,那就是“献祥瑞”,只要皇帝高兴了,那必然会封官加爵。

就此,他特别花费一个月时间编写《大清天定运数》,称赞大清国运绵长昌盛,乾隆帝高寿安康。

至于为何将国运定为800年,其实想说明大清国运比得过周朝;而古代帝王寿命较短,智天豹本以为说乾隆活到八十岁他会高兴。

可古代帝王哪个不想长命百岁,乾隆帝见了后龙颜大怒,下令将智天豹师徒斩首示众。

三、急流勇退换三年

一次,乾隆帝来到苏州微服私访时,来到大街上闲逛,看着周边叫卖的小商小贩,乾隆帝不禁心情大好。

突然看到前面有一个算命摊子,不少人围在其中。乾隆见众人对其信任无比,随即带着侍从走了上前。

只见一个人走了上前,对着算命先生鞠了一躬,请求对方给自己算了算八字。此人说道:“先生,我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戌时生人,你帮我算一算吧!”

乾隆看了后一愣,此人和自己的生辰八字竟然是一样的,不过他没有说话,想看算命先生怎么说。

只见先生盯着那个人上下打量了一番,并掐着手指问道:“敢问阁下住在哪里?”

此人答道:“良乡。”

算命先生嘴里默念了几遍,摇着头说:“良乡,这个地方的八字似乎不太可以啊。看来,阁下这一生就是个劳碌命,忙到头来一场空,你虽然做事认真努力,但终究是两手空空。”

此人听了后叹气道:“先生,你所言极是,我花了大笔钱好不容易娶了个媳妇,没想对方却跟着别人跑了,我这是人财两空啊!”

说完后,此人气愤而走。

乾隆见状,觉得这个算命先生有点本事,继续看了下去。

随后,边上2个读书人又来到卦摊前,希望先生能给自己算个字。其中一个人动作比较快,从纸盒中抽了一个“因”字,请求先生帮自己看看今年乡试结果如何。

先生头也不抬,连连赞道:“不错,今年你科考必中,一定能中得首名!”读书人听了后喜笑颜开,一边掏钱一边答谢不已。

另一个读书人说道:“先生,我也要测这个‘因’字,看我今年成绩如何?”

先生叹了气,说:“恐怕要让你失望了,你今年要落榜了。”读书人听了后,顿时愁眉苦脸。

算命先生解释道:“你是有心询问,因下面加个‘心’,也就是‘恩’字,说明你乡试无望,但你不需要太灰心丧气,下一届恩科必能榜上有名。”

读书人听了后转愁为喜,而旁边的人听了入迷,乾隆在一旁也入了神。

见旁边没人了,乾隆也走了上前,他自称是京城来的商人,名为“高天赐”,希望算命先生给算上一卦。

但谁知,乾隆话音刚落地,此人就笑着说:“这位贵人,感谢你大驾光临,我知道你此行前来有何目的,也知道你的真实身份。”

乾隆听了后大笑不已,他认为此人擅长诡辩,故弄玄虚,并没有什么本事,但又不知此人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说道:“好,你尽管说出我的身份,说说我想要算什么,只要你能算得准,那我一定有重赏。”

算命先生拿出纸盒,让乾隆抽了一张字条,打开后一看是个“一”字。

此人见了后手微微发抖,纸条不小心掉在地上,连忙将其捡起来,并强装镇静道:“各位,今天我只看二百签字,此人是最后一签,其他人明天再来吧。”

说话间,算命先生将人驱赶而走,并将卦摊外面的帘子拉起来,见四处无人,连忙让乾隆坐下,并跪倒在地,说:“皇上万岁,今你微服出访,要注重龙体啊。”

乾隆被此言吓了一跳,说:“谁是皇上?我可不是。”

先生拿出字条,说:“皇上,你看着‘一’字掉在地上,可不就是王字?这王写在白纸上,不正是个‘皇’字?你就是皇上啊!”

乾隆见状不再否认,不禁赞叹算命先生的神机妙算。乾隆见状,又问道:“先生,既然你尽知天机,能否看出我的命数?”

算命先生愣了一下,不知当讲不当讲。乾隆见他犹豫,脸色立马变了,身边的侍从也拿刀威胁,要求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算命先生叹了一口气,无奈道:“一切都是命数,罢了,我就说了吧!皇帝,我送你一句话:‘高高在上命不久矣,激流勇退换得三年’!”

从字面上来看,乾隆晚年时如果不肯让位,那命数也就走到尽头,但如果到时候能够主动退位,退位后还可以继续活三年。

乾隆听了后内心已生起一丝怒气,但他仍故作镇定告别。可刚离开摊位五百米之远,他连忙下令,让侍从将算命先生抓起来杀掉。

乾隆之所以起了杀心,其实说白了就是此人犯了他的忌讳。

一个算命术士竟然对自己指手画脚,还妄断自己的寿限,这显然是乾隆不能容忍的。

乾隆在位时就封了“高”这一谥号,可见乾隆有着极强的野心和欲望,他不仅要当最有功绩的皇帝,也要当在位时间最久的帝王。

传闻乾隆立储时也曾许愿,一旦自己的接班人昏庸无能,那就将其寿命过给自己。

再加上他非常迷信,渴望长寿和权力,希望千秋万代为帝王,自然不允许有人揣测或算计自己的寿命,因而认为算命先生不能留。

最要命的是,算命先生扬言“急流勇退可换三年”,在乾隆看来,这是不是在指桑骂槐,讽刺自己不肯立储?

原来,不管是朝堂还是民间,都曾对乾隆年岁已高迟迟不立储的做法不太理解。

如乾隆四十三年,乾隆巡游盛京,返回途中,一个名为金从善的秀才质问道:“皇帝你迟迟不立太子,难道想千秋万代?”

乾隆听了后怒火中烧,可他为了平息质疑,只好说自己即位时就已许下承诺,绝不会比皇祖康熙爷登基时间长。

一个秀才这么说自己就罢了,可如今民间术士也这么讽刺自己不肯立储,这让乾隆越想越气,这才下令将算命先生杀掉,也能借机灭口。

不过,结果却很意外,侍从折返回来说,没有找到算命先生的行踪,但卦摊上留了张纸条:“老朽今生,只为天子算命。”

也就是说,算命先生承诺,自己今后不会再算命,也不会将乾隆的事情向外透露,乾隆见状怒气这才消了大半。

四、乾隆为何退位?

公元1795年,也就是乾隆六十年,乾隆正式宣布禅让于儿子嘉庆,并在紫禁城太和殿举行盛大的禅让大典,自己当上了太上皇。

有人好奇,乾隆为何会在此时让位,要知道他并非是一个不贪恋皇权的人,这之后又当了三年太上皇,牢牢把控国家大权。至于原因,主要有下面几点:

1、兑现即位时的承诺

公元1735年,乾隆帝刚即位时就许下承诺:昔日皇祖执政61年,我不敢与之相比,如果苍天善待于我,我必将在85岁那年传位皇子,归政退闲。

乾隆帝的这一诺言,表达了对康熙爷文治武功的敬重和仰慕,也是在向上天祈福,希望能为自己增福寿,和爷爷康熙一样高寿。

乾隆当时已25岁,他自己都不相信能活到85岁,因而这才许下诺言。可没想自己寿命更高,他认为这是神秘力量加持,因而只能兑现承诺。

2、为政权平稳过渡

康熙帝时出现了“九龙夺嫡”这一悲剧,众兄弟为了皇位自相残杀,这一幕幕都让雍正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因而雍正建立了秘密立储制度,乾隆也随之效仿,并提前禅让,避免有些人篡权夺位。

其次,乾隆末期民间起义不断,和绅势力过于庞大,根本不把嘉庆放在眼里。乾隆担心自己死后嘉庆很难稳住朝政,为了国家安宁,这才苦心孤诣地提前禅让。

果然,当嘉庆四年正月乾隆驾崩之时,皇城之内晏如平日,没有因乾隆逝世而有异动。

3、留下好名声

乾隆好大喜功,注重名声,自封“十全老人”,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成为“千古第一帝王”。而他在位期间,创下了“乾隆盛世”,国泰民安、四海升平,受人敬仰。

而重视儒家思想的他,也希望成为“尧舜禹”那样的圣君,但仅凭“乾隆盛世”还不够,因而这才搞了个禅让制,主动让位嘉庆。

4、忌惮算命之说

上面已说过,乾隆渴望长寿,对寿命十分在意。在他85岁时,突然想起当年算命先生的预言,认为此人是来点拨自己的,因而这才将皇位让给儿子。

但终究不是心甘情愿让位嘉庆,乾隆成为太上皇后,并没有将大权彻底交给嘉庆,每当朝廷遇到军国大事以及官员任免,需要乾隆爷亲自审理。

而对于新任府道以上的官员,仍需要去往太上皇面前跪谢。

为了彰显自己的皇权,他还授意内府工匠制作多方“太上皇帝之宝”,成为其身份象征。

可以说,禅让后的乾隆,对权利的渴望依旧没有消失,牢牢把控军政大权。

如此来看,乾隆或许正是信了算命先生之说,这才禅位,多活了3年多。

当然,乾隆算命的故事只能算是野史,没有事实依据。但不管乾隆因何而退位,都不能否定他作为“十全老人”的功绩。

不过,乾隆帝在历史上可谓是褒贬不一,他早些年足以称得上是明君,可晚年六下江南、好大喜功,国库亏空、内乱再起,留给嘉庆帝的大清已是落日余晖,且大清也错过了西方工业革命最好的历史时机。

当大清沉浸在天朝上国的高姿态中不可自拔之时,乾隆驾崩四十年后,西方的坚船利炮轰开大清国门,中国就此进入屈辱软弱、奴颜婢膝的半殖民社会。

公元1796年是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拿破仑远征意大利,将大革命的火种撒向亚平宁半岛。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娜大帝辞世,留下了一个空前强大的斯拉夫帝国。

而在遥远的东方,大清帝国刚刚结束了60年的乾隆盛世,嘉庆登基,一场长达九年、耗费白银上亿、转战五省的白莲教大起义刚刚于正月初七正式爆发,清政府即将陷入一场摧枯拉朽式农民战争汪洋大海。

然而起义爆发的三天前,帝国核心紫禁城内却是充斥着一派歌舞升平、和睦喜气的祥和氛围,完全感受不到一丝丝紧张的气息。

宁寿宫皇极殿,张灯结彩,数千名60岁以上的白发老者正在行三跪九叩大礼,向86岁的爱新觉罗·弘历山呼万岁,场面甚为壮观。

自古以来从来没有如此多数量的耄耋老人齐聚一堂,他们中既有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厮杀疆场的功臣良将,也有来自底层、耕田种地的普通平民,此刻他们一起领着皇帝恩赐的贵重礼物、沐浴着皇家隆重的恩泽。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场千叟宴结束后竟然成了不少老人的催命宴,当中相当多的老人在宴会结束后就接连抱病、与世长辞,令乾隆皇帝大丢颜面,下令对此展开彻查。

为什么好好的一个宴会让这么多老人告别离世?难道是千叟宴上有什么不得而知的阴谋吗?

(千叟宴)

(一)康乾盛世的璀璨荣光——帝国的豪华饭局

什么是盛世?自古以来,能够滋养人口、安定社会、统一疆土就是传统社会能够被称得上盛世的主要依据(至少在当时人的眼中)。

从康熙即位到乾隆退位,清朝经历了130年的盛世光景,尤其是乾隆即位以后,清朝人口从一亿多人猛增到3亿多人,是历朝历代都未曾见过的。

总人口增加了,老龄人口自然而然随之水涨船高,帝国内鹤发童颜老人的数量与日俱增,这让满清统治者们萌生了举办“千叟宴”的想法。

其一,大清以孝治天下,尊老爱老一直是历代统治者所倡导的一项仁政。

乾隆对此说过:“年老之人自古所重”,统治者以举办宴会的形式优待这些老人,正好可以为天下臣民做一个好的榜样。

其二,能够举办如此高规格的宴会,没有足够的国力、适合滋养老年人口的环境是绝不可能做到的,恰好说明了大清此时的盛世“含金量”之高,并非统治者的自吹自擂。

其三,参加宴会的老者并不单限于八旗,还包括了汉人、回人、蒙人、藏人,彰显了帝国民族融合、海纳百川的胸怀。

(乾隆)

于是从康熙晚年到嘉庆元年,清廷一共先后举行了四次千叟盛宴,每次都邀请了上千名老人前来聚会,其中尤以嘉庆元年的这次宴会最为隆重。

1796年,乾隆皇帝为了践行自己在位时间不超过圣祖的承诺,决定将皇位禅让给十五阿哥永琰。

为纪念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清廷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举办此次千叟宴,此次宴会共计3056人入座,5000人被邀请观赏,堪称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豪华的一次皇家饭局。

(宁寿宫皇极殿)

一位141岁的老人有幸入邀宴会,还引出了一副经典佳句: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但实际上141岁恐怕是误传,根据史料考证,年龄最高的是106岁的熊国沛,他入会后被恩赐了六品顶戴。

(二)大清朝最后的回光返照

君酢臣酬九重会,天恩国庆万春延。

千叟宴到底有多豪华丰盛?或许有人以为不过就是一场几千人的聚餐吗?能贵到哪里去。

但是前面提到,千叟宴可不光光是皇帝请老人们吃顿饭那么简单,为了一顿饭而折腾老人不远千里前来京师当然不是清朝的初衷,一系列精心准备的礼物是宴会的一大重头戏。

(千叟宴图)

为了能够彰显朝廷尊爱老人的施政作风,乾隆特意为每位老人挑选了价值不菲的礼物,包括养老银牌、宝物、古玩、貂皮、如意、寿杖等名贵之礼,其中不少达到了国家一级文物的水准。

(千叟杖)

以这根尚可喜后裔所珍藏的千叟杖为例。这跟拐杖的主体材质由有木中黄金之称的黄花梨木、犀牛角所构成,整副拐如同一只鸩鸟,取“不噎之鸟”之意,寓意老人吃饭不噎、安享晚年。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拐杖上镶嵌雕刻了100个纯银打造、不重样的寿字,实属世所罕见,被列为了我国一级文物。

像这样的一根拐杖,仅仅一次宴会就至少送出3000根以上。

再如养老银牌,由专门工匠精心打造,上面的“御赐养老”四个字由重臣阿桂亲自书写。

根据年龄的不同而划为不同的规格,老人可根据这块银牌去当地领取10两到30两不等的养老钱。(估计没人敢领,而是放在家里祠堂里面好生供奉)

(养老银牌)

再如宴会现场的御制灯联,每个字都是由金丝线缝制而成,珍贵无比,现如今的市场价已经达到了300万元以上。

此外,既然是邀请老人,那么路钱肯定是要政府来掏腰包了,沿途各地方也必不敢怠慢皇帝的客人。

整场宴会下来,从几千人的山珍海味到礼物赏赐、庆典装饰,开销之大恐怕不逊于一次战争开销。

当然了世界上没有白吃白喝的一顿饭,乾隆和嘉庆内心希望这些老人能在这吃好喝好、沐浴天恩之后,回到家里去传播自己的恩德,将皇帝的恩宠威信宣扬到帝国的每一个角落。

但是事与愿违的是,不少参加完千叟宴的老人不久后就纷纷离世,成了名副其实的“最后的晚餐”,让太上皇特别没有脸面。

那么,明明来北京吃了一顿前所未有的丰盛大餐,又受到了各级官员的精心照顾,这些老人为何会一个接一个离奇去世呢?

(三)最后的晚餐 千叟宴为什么变成老人的催命宴

要想理解千叟宴成夺命宴的原因,就得首先设身处地了解当时的交通状况。

和我们现代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不同,古代道路不畅,步履艰难,北京本地的皇亲贵族倒好,家门口就直接入宴,但那些远隔千山万水、地处边疆的老人就要吃一大波苦头了。

就算是地方官员精心护送,也免不了舟车劳顿、车马颠簸。

在没有高铁、汽车的工具下,一个七老八十的老者花费数月时间赶往京城无疑是一种对身体的摧残透支。

(乾隆时期最好的交通工具无非是颠簸的马车)

等老人赶到了京城,为了迎接皇上少不了一顿极其繁琐的礼仪操练。

清朝时期皇权力量达到巅峰,相应的皇权礼仪随之进化升级,如何三跪九叩、如何同皇上进行交流、对视是一点也不能马虎的,稍有不慎就可能因为不尊重皇帝而落得个全家灭门的惨剧。

例如大清律中就有这么一条:仰面视君,有意刺王驾。老人宴会时要是忘记了这一条而直视皇上,怕不得当场被斩立决。

据史书记载,每位参加宴会的老人先是毕恭毕敬地站在寒风中等待太上皇入席,三跪九叩之后,方可开始饮茶吃饭。

吃罢,再行礼致谢,等到领完养老银牌、寿杖礼物后,又重复再叩谢一遍,这一套下来,饭还没吃热乎,就光顾着行礼了。

与之相比,康熙朝举办的千叟宴就人性化了不少。考虑到老人身体行动不便,他特意嘱咐老人领取礼物时免于跪拜大礼,简化了仪式。

嘉庆元年的这次千叟宴行礼复杂也就罢了,关键是正月初四的北京可是天寒地冻,在没有暖气的室外,老人的身子骨如何经得起一阵阵凛冽的寒风。

那些从南方温暖地方赶来的老人势必经不起长时间的室外折腾,落下个伤寒感冒自然在情理之中。

再从饮食上看,羊肉、猪肉、鹿肉、牛肉等荤腥一应俱全,本应让老人大补特补,但是对一些平时习惯了粗茶淡饭的老人肠胃来说,一下子吃这么多油腻食物难免不易消化。

有的人当天还饮酒过度,不胜酒力,暴饮暴食之下,将身体搞坏就不难理解了。

(清朝侍卫部队)

此外和寻常宴会不同,这种国家级高规格的宴会现场安保森严,配备了最强有力的警卫部队,荷枪实弹,草木皆兵。

平民对老皇帝稍有风吹草动马上就被侍卫拿下,吃饭的时候战战兢兢,精神状态高度紧张,哪里能吃得香呢?

总之,乾隆这场千叟宴算是一次拙劣的东施效颦表演,他想模仿爷爷的千叟宴为自己脸上贴金,却因为考虑不周而让自己脸面丢了不少。

不过有个疑问是,既然千叟宴让如此多的老人疲惫不堪,为什么他们不称病推脱呢?硬是要跳入这一大坑当中。

这里面最大的原因在于,皇命不可违。

封建社会,雷霆雨露,俱是天恩,别说皇帝邀请你去参加宴会,就是赐自己三尺白绫都得叩谢天恩。贸然退却,恐怕引来祸患。

其次,参加宴会是一次提升政治价值的绝佳机会。当时的清朝,能够有机会面圣聆听教诲、收受礼物是莫大的荣幸,这些银牌、寿杖可以传之子孙万世,增添家族荣耀,今后在乡里走起路来都能挺直腰杆,不被别人所看轻。

所以老人们就算是身体再难受,爬也爬到紫禁城去见太上皇一面。

某种程度上来说,老人们的接连离世成为了一种王朝衰败的寓意,一辈子生活在乾隆盛世里的老人在过完人生的顶峰之后迎来了自己人生的最后序曲,象征着清王朝已经积重难返、无可奈何花落去。

(四)饥饿的盛世 乾隆皇帝的面子工程

如果说康熙朝的千叟宴是一次名副其实的盛世华宴,那么嘉庆元年的这最后一次千叟宴纯粹就是乾隆好大喜功、臣下歌功颂德的一大面子工程。

前面说过,为了举办本次宴会,造办了数千根价值不菲的拐杖、古玩等重礼,路上款待了数千名老人,花出去的银子如同流水一般,放到二三十年前来说,这点钱可以说是九牛一毛。

(嘉庆皇帝)

可是乾隆晚期,国库里的家当已经从数千万两白银锐减到区区二百万两,财政已然捉襟见肘,所谓乾隆盛世只剩下了一个空壳子。

俗话说羊毛出在羊身上,为了完成太上皇的心愿,清廷只得继续想办法从其他地方挤出银子,最终还是要一分不少地落在底层穷苦农民身上。

所以十分讽刺的是,千叟宴办完不到半月,湖北白莲教信徒率先发难,掀起了持续九年之久的农民起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元气。

乾隆原本希望通过千叟宴起到尊老敬老、教化百姓、稳固统治的作用,没曾想反倒弄巧成拙,繁重的负担成为了压倒了底层农民的最后一根稻草,逼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抗运动。

事实上如果真要尊重老人,不如多减免一些赋税、少安排这类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让百姓可以从容优养,岂不是胜过所谓东施效颦的千叟宴。

嘉庆以后,随着清廷国力日衰,清朝上下疲于应付各地农民起义和西方入侵,举办起如此规模的千叟盛宴不再被提上议事日程。


乾隆亲子鉴定视频大全(东莞亲子鉴定视频大全)

文章内容可能有引用其它网络内容,如有侵害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免费删除:https://www.whnhnc.com/dna/

  • 细胞存储问答
  • 亲子鉴定了解
  • 细胞应用咨询
  • 基因检测咨询
  • 其它百科咨询
微信扫一扫

Copyright@2011-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 2020 武汉诺和诺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鄂ICP备2022020202号-5

首页 / 亲子鉴定 / 细胞储存 /服务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