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亲子鉴定什么时候发明
根据传说,12世纪的欧洲牧师圣安东尼曾经被一个发狂的女人找到,她的丈夫确信他们的新生婴儿不是他的,并威胁要杀死他们俩。当安东尼拜访这户人家时,他转向婴儿说:“告诉我,孩子,谁是你的父亲?”奇迹般地,婴儿指着嫉妒的丈夫,平静地回答说,“那是我的父亲,”从此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你只需要看五分钟的日间电视节目,就知道并不是所有的亲子鉴定都能带来好消息。日间脱口秀节目《莫里》(Maury)以其戏剧性的亲子关系测试情节而闻名,甚至卖出印有“你不是父亲”字样的马克杯和t恤。
虽然母亲一直被认为是货真价实的,但在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父子关系一直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直到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超级精确的DNA测试,才有办法百分之百地确定“孩子的爸爸”就是孩子的生父。
遗传的秘密
娜拉·米拉尼希是巴纳德学院的历史学教授,也是《父亲身份:对父亲难以捉摸的探索》一书的作者。她在2019年告诉大众,19世纪和20世纪的科学家(和伪科学)痴迷于揭开亲子关系的神秘面纱,并尝试了几乎所有的方法来发现遗传的秘密。与此同时,报纸通过密切报道戴绿帽子的丈夫和好色的名人及其有争议的后代的肮脏故事,助长了亲子鉴定的狂热。
例如,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出现了一股对婴儿据称在医院产科病房被交换的焦虑热潮。法官们被置于所罗门式的境地,不得不决定谁是这些婴儿的合法父母,他们迫切需要一个客观的测试来一劳永逸地解决亲子鉴定诉讼。
一些研究人员坚持认为,上颚的脊部包含了从父亲传给孩子的模式。其他人依靠优生学中基于种族的伪科学来创造一系列身体特征,如鼻子大小、耳朵形状和头发质地,这些特征代代相传。但是真正在20世纪20年代抓住了大众科学想象力的人是阿尔伯特·艾布拉姆斯博士和他的示波器。
艾布拉姆斯发展了自己关于人体电气系统的“科学”理论,他称之为“艾布拉姆斯的电子反应”或ERA。像许多其他人一样,他确信解开遗传密码的钥匙在血液中,他发明了一种看起来很荒谬的仪器,叫做示波器,据称可以测量血滴中精确的电子振动:爱尔兰人的血液振动为15欧姆,犹太人的血液为7欧姆,等等。
尽管示波器背后隐藏着怀疑和种族化的科学,旧金山高等法院的法官托马斯·格雷姆还是聘请艾布拉姆斯来决定一桩备受瞩目的亲子诉讼的结果,该诉讼涉及一个名叫保罗·维托里的男子,他拒绝为一个他声称不是他的女婴支付抚养费。艾布拉姆斯的神奇机器发现维托里确实是父亲,并立即使这位古怪的医生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亲子鉴定“专家”之一。
“如果我们可以同意电子血液测试是疯狂的,他的发明是可笑的,为什么它会得到这么多的媒体报道,为什么加州法官认为这是有用的技术?”米拉尼希问道。
米拉尼希认为,像艾布拉姆斯这样的亲子鉴定庸医之所以如此受欢迎,是因为受挫的法律体系需要一种科学的灵丹妙药来解决亲子鉴定问题。此外,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社会正在努力应对快速变化的性别角色和新的女性性独立带来的焦虑。这些测试虽然实际上并不准确,但却给人一种平静自信的感觉。
但更值得注意的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在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们发现人类血液中确实含有一些关于一个人出身的决定性线索。这不是电子振动,而是“血型”——或者我们所知道的血型:A、B、AB、O等。
血型划分遵循一些不变的规则。例如,如果一个婴儿是AB型血,他的母亲是A型血,那么父亲一定是B型或AB型血。最后,法官可以利用实际科学来确定一个男人是否真的可以成为一个孩子的父亲。但事实证明,即使是科学也有局限性。
“父亲”的真正含义
20世纪40年代初,著名的娱乐明星和好色之徒查理·卓别林被送上法庭,由他以前的门徒琼·贝瑞提起亲子鉴定诉讼。贝瑞23岁,卓别林54岁,她声称他是她新生婴儿卡罗尔·安的父亲。报纸狂热地报道了这起诉讼案,它首次高调地将血型测试用于亲子鉴定诉讼中。当结果出来时,最终表明卓别林不可能是卡罗尔·安的父亲。
结案了,对吧?科学必胜!但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
由11名女性和1名男性组成的陪审团一致认定,卓别林确实是卡罗尔·安的父亲——如果不是亲生的,那么是由于他与她母亲的亲密关系(以及他娶了比她年轻得多的女性并很快抛弃她们的臭名昭著的历史)。尽管父权科学取得了真正的进步,但父权问题却不知何故变得更加复杂。
卓别林后来被琼·贝里告上法庭,这是首次在亲子鉴定诉讼中高调使用血液测试。
“卓别林的问题不在于科学测试,”米拉尼奇说。“人们对父亲有不同的定义——一个是亲生的,一个是社会性的。我们要求科学解决一些不科学的问题。”(1953年,加州法律进行了修改,基本规定,如果亲子鉴定结果显示一名男子不是孩子的父亲,那么这个问题就被认为成果解决了。)
DNA亲子鉴定在20世纪90年代成为主流,消除了确定生父身份的所有猜测。米拉尼希说,如果操作正确,它们的准确率为99.99%,现在可以在当地药店或网上买到,甚至可以在移动DNA测试车上进行。
但是,正如米拉尼希在她的书中指出的,即使是完美的亲子鉴定也会留下许多未解之谜。
"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希望父亲成为什么样的人?"米拉尼希问道。"这不是遗传学家能解决的问题。"
#亲子鉴定#
日前一则《亲子鉴定投“震撼弹”或曝光千万出轨女性》的新闻,让亲子鉴定再次成为焦点。虽然DNA亲子鉴定现在已经被广泛使用,但这项技术的问世才不过26年,它的发明人亚历克·杰弗雷斯(Alec John Jeffreys)爵士教授依然健在。
亚历克·杰弗雷斯爵士(1950-)
杰弗雷斯1950年出生于英国牛津市的一个中产家庭,1971年毕业于牛津大学莫顿学院生物化学专业,后来在牛津大学遗传学实验室获得博士学位。1977年杰弗雷斯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大学完成博士后工作回到英国,并在莱斯特大学任教至今。杰弗雷斯爵士目前是莱斯特大学遗传学教授和皇家学会沃尔夫森研究教授。
1984年9月10日,杰弗雷斯在检视DNA实验的X射线胶片时,突然注意到同一家族中不同成员DNA表象的相似与不同。在半个小时之内,他继续检视这些胶片,意识到这个DNA指纹技术能用来对每个人进行个体识别,可以用于刑事案件的侦破,并可以配合孟德尔遗传定律进行亲缘关系的确认。这就是亲子鉴定技术的由来。
杰弗雷斯爵士在实验室研究DNA指纹胶片
DNA指纹技术第一次实际应用是在1985年。当时涉及的是一个移民案件,对一个男孩是否从属于某个家族产生争议,杰弗雷斯的实验很好地证明了男孩的DNA确实与该家族有关。接着,杰弗雷斯用他发明的技术协助警方破获了当地著名的“儿童杀手(Child Killer)”案件,这让杰弗雷斯和他发明的DNA指纹技术誉满全球。
就在杰弗雷斯完成他的技术发明前后,他所在的莱斯特郡接连发生了两起凶杀案。
1983年11月22日,15岁的女孩琳达·曼恩被勒死在一条荒废的人行道上,死前还遭受了性侵。时隔不足3年的1986年7月31日,另一位名叫唐·艾希渥斯的15岁女孩也被性侵并勒死在树林里。
因为两起案件有诸多相似之处,所以警方认为极有可能是同一人所为。精液样本也显示凶手有相同的血型!
一名17岁患有学习障碍的青年理查德·巴克兰随之进入了警方的视野。理查德在审讯中承认对唐的犯罪行为,但否认了第一起谋杀。正在警方疑惑万分时,杰弗雷斯将两次凶杀案的精液样本进行DNA指纹对比后发现,凶手指向同一人,但凶手的DNA与理查德的DNA并不匹配。理查德因此成为全球第一个凭借DNA证据而免于刑事指控的嫌疑人。
随后,莱斯特郡警察局收集了当地4853名自愿协助调查的男性血液,但半年过去了,仍没能找到凶手。
后来,警方偶然得知,一个叫科林·皮奇福克的人曾强迫他人为自己提供血液样本并提交给警方。随后,科林在家中被捕,经鉴定其DNA与凶手相符。科林最终认罪,被判处终身监禁。
科林·皮奇福克被称为“儿童杀手”(Child Killer),杰弗雷斯协助警方侦破该案件的故事被改编成迷你剧《真凶密码 (Code of A Killer)》。
《真凶密码 (Code of A Killer)》中杰弗雷斯爵士的形象(左)
DNA指纹分析技术是刑事调查中的一种法医技术,可以将犯罪嫌疑人的个人资料与DNA证据进行比较,以评估其参与犯罪的可能性。由于DNA指纹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其谱带包含的信息量很丰富,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可以稳定地遗传给后代,因此, DNA指纹技术可以用做亲子鉴定,这就是DNA亲子鉴定。
在DNA亲子鉴定中,人的血液、毛发、唾液、口腔细胞及骨头等都可以用于鉴定。一个人有23对(46条)染色体,同一对染色体同一位置上的一对基因称为等位基因,其中一个来自父亲,另一个来自母亲。如果检测到某个DNA位点的等位基因,一个与母亲相同,另一个就应与父亲相同,否则就存在疑问了。利用 DNA 进行亲子鉴定,只要利用十几至几十个 DNA 位点作检测,如果全部相符,就可以确定亲子关系。如果有3个以上的位点不符,则可排除亲子关系。有一两个位点不符,则应考虑基因突变的可能,需要加做一些位点的检测进行辨别。DNA 亲子鉴定是目前为止最为权威的鉴定方法,其否定亲子关系的准确率几近100%,肯定亲子关系的准确率可达到 99.99%。
首先,来感受下这条新闻
我的阅后感:自己还是太年轻了,想不到还能有这种骚操作?
我顿时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且不能自拔
咳咳咳……
既然说到这个,我们今天就好好研究下
从古代到现代,亲子鉴定的准确率是怎么一路逆风翻盘的
先说下古代比较有趣的方式
一、凭样貌、胎记和信物凭证来判定
《天龙八部》大家都看过吧
乔帮主跟他老爹相认的经典一幕,表情包也很火
爷俩几十年没见过
刚见面,凭着一模一样的相貌就认出来了
二、凭情感因素判定
这里先讲个包青天断案的趣味小故事
话说妇人A和妇人B争着抢一孩童,都说是自己儿子
而这时再来看下我们的包青天是怎么做的呢
他先在公堂上划了一个圈
然后叫A、B俩妇人分别站在圆圈的两侧,规定谁先将站在圈中的孩童拉出圈那孩童就是谁的儿子
起初AB两人都全力拉扯,孩童疼的哇哇大哭
后来A妇人看到孩童疼的哇哇大哭,一时心疼,就放开手了
B妇人获胜
但是
我们的包青天最后却将孩童判给妇人A
理由是:因为天下有没有父母会拉断自己儿女的胳膊
所以,妇人A是孩童的妈
这个就是典型的利用了当事人的情感因素进行的亲子鉴定
好吧,我承认,上面说的方法勉强说得过去的
就这?没有科学点的?
传说中的滴血认亲
所谓滴血认亲,其实就是溶血法,让俩人各自滴一滴血在一个容器中
古人认为如果是亲子关系的话,两滴血就会相融,不是就会分离
这类的方法我们在很多影视作品中其实也见到不少
例如
不会武功的常威
这种思路是古代人常见的思想: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更何况是血缘
严格来说也不能说这种方法是错的
它有一定的准确率
不过碍于古人对于时代科学的认知,滴血认亲这种骚操作的结果是
准确率低得令人发指
综上所述
那么滴血认亲到底科不科学,靠不靠谱呢?
我很负责任地告诉你
不靠谱!不靠谱!不靠谱!
重要事情说三遍!
为什么?
要解释这种原理就要提到一位大佬
奥地利病理学家、免疫学家卡尔·兰德斯坦纳
欢迎大佬登场,撒花撒花撒花
历史上,这位大佬在1900年发现了ABO血型
在两年后又发现了AB型血
于是这四种血型也就构成了现代人从小时候开始就知道的
ABO血型系统
没错,就是你们平时用来测试血型分析,恋爱匹配
分析血型减肥、蚊子喜欢咬O型血之类东西的ABO血型系统
有了这个发现,在进入现代社会后
血型血清学遗传规律
终于为亲子鉴定提供了真正意义上的科学依据
这里稍微解释一下这个规律的原理
因为从理论上来说,当你的父母是O、O型血时,那你就不可能是A、B、AB型血
而如果当你父母都是O、A型血时,那你也只能能是O、A型血
咳咳,下面敲黑板,划重点,要考(熊猫血、其他稀有血型不展开)
但是仅仅靠这个表也是并不能100%鉴定出正确的结果
不过相对古代人的骚操作,那也是甩了十八条街了
科学的进步随着历史的前进而前进
后面的我就再简单说说
时间来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科学家们又发明了准确度更高的:白细胞血型(抗原)亲子鉴定
到了八十年代又更进一步:染色体多态性鉴定
直到80年代末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终极"鉴定技术出现了
DNA亲子鉴定
科学家牛掰!!!
目前DNA亲子鉴定准确率可以达到99.99%
这说明什么?说明隔壁老王是绝对逃不掉的了
要想生活过得去,头上总得有点绿
DNA亲子鉴定:我就是这么屌
老王:露出了老父亲般的笑容
有关于后面这些技术的发展历史我在这里就不展开说了,毕竟我这是文史领域,不是科普生活。
【结语】
回到文章开头,先进的科学技术只能带给人类身体的便利,但心中的贪婪、愚蠢却需要人类心中的道德来约束。
历史中带给我们此类教训的事情数不胜数,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从滴血认亲到ABO血型的发现再到DNA亲子鉴定技术的应用,先进的技术,并不是让人类用来犯罪的工具,衷心希望科技的发展能带给我们的是一个和平、美好的世界!
科学是无罪的,罪在于滥用科学!
by居里夫人
————————朴素的分割线————————
本文图文由【摸摸历史的狗头】原创,请让我在头条过了原创再转载
喜欢文章的朋友求来个素质三连:关注、点赞、评论!萌新不易,且看且珍惜!
文章内容可能有引用其它网络内容,如有侵害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免费删除:https://www.whnhnc.com/dna/